hǎi yuè
2 《*辭典》:海月 2.1 出處《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Hǎi Yuè
2.3 海月的別名鏡魚(《臨海異物誌》),以下魚(《食療本草》),海鏡、膏葉盤(《嶺表錄異》),蠣鏡(《閩中海錯疏》),石鏡(《海南誌》),窗貝(《動物學大辭典》)。
2.4 來源
為不等蛤科動物海月的肉。全年均有。退潮時,到海灘上捕取。
2.5 原形態貝殼2片,圓形而扁平,殼質薄,透明,邊緣很易破碎。左右兩殼不等,左殼較凸,右殼較平。殼面放射肋及同心的生長紋都極細密,近腹緣的生長紋略呈鱗片狀。殼表面白色,頂部微紫色。殼內面亦白色,具雲母樣光澤。鉸合部大,右殼具有2枚長度不等的齒尖,作"∧"字形排列,左殼相應的部位,形成2條凹陷,上有紫黑色的韌帶。閉殼肌1個,閉殼肌痕圓形,位於殼的中央。足部退化成指狀。
生活於暖海潮間帶中下區及淺海沙質或泥沙質的海灘表面。右殼朝下,左殼向上。
2.6 生境分布分布東南沿海。
2.7 性味甘,平。
①崔禹錫《食經》:"味辛,太冷,無毒。"
②《綱目》:"甘辛,平,無毒。"
2.8 功能主治①崔禹錫《食經》:"主利大小腸,除關格,黃疸,消渴。"
②《食療本草》:"主消痰,以生椒醬調和食之良。能消諸食,使人易饑。"
2.9 備註本動物的殼(海月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2.10 摘錄《*辭典》
古籍中的海月 《重慶堂隨筆》:卷下未免考核失當,良由為《廣州記》所誤耳。《綱目》以海月為江瑤柱,復附海鏡,不知海月即海鏡,而江瑤非海月...
《本草從新》:[卷十七蟲魚鱗介部]蜊殼膝風有效。鍛研為粉。塗濕爛瘡如神。(嶺表錄異雲∶海月、廣人呼為膏藥、兩片合而成形、殼圓、中甚瑩滑白、...
《本草綱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海月》)釋名玉珧(音姚)、江珧、馬頰、馬藏器曰∶海月,蛤類也。似半月,故名。水沫所化,煮時猶變為水。...
《醫心方》:[卷第三十]五肉部第三∶食無損益,有內癉者,食此生者有利。(和名古。)海月崔禹雲∶味辛,大冷,無毒,主利大小腸(腹),除關...
《本草從新》:[卷十七蟲魚鱗介部]江珧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