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宋初官修的壹部小說集,北宋李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而成,因為成書於太平興國年間,因此取名《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搜集了自漢至宋初的各種小說、筆記、野史等500多種,***500卷,另有目錄10卷,全書按題材分92大類,150多小類,如“神仙”、“女仙”、“異僧”、“鬼”、“精怪”、“狐”等,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說資料。
《太平廣記》引用的書籍,據舊刻本書前開列的引用書目有343種之多,但實際引用的書目***475種。這些書籍大都已散佚、殘缺或經竄改,後人只有通過《太平廣記》才可以窺見本來面目。由於《太平廣記》保存那麽多的古代小說,又采用分類編纂的方法,這給後來研究小說史的人帶來很大的方便。魯迅輯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集》就充分利用了此書。宋代以後的許多作家也常常從《太平廣記》中選取題材,創作傳奇和戲曲。
中國最早的文言誌人小說《世說新語》
中國古代小說以“誌怪”、“誌人”分類,誌怪著重記述神怪異聞,誌人則主要記敘人物的言行事跡。南朝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壹部文言誌人小說集。
《世說新語》全書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門類。全書***收壹千多則故事,記述簡練,壹般只有數行文字,短的只是三言兩語。它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年間壹些士大夫的言行軼事,對統治階級的政事和日常生活也有所涉及。通過這些描寫,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狀況乃至精神世界。其中有不少批判黑暗現實、諷刺奢侈淫佚、贊揚智慧和善良的記述。
《世說新語》語言質樸精煉,有的就是民間口語,言簡意深,耐人尋味。記載人物往往是壹些零碎的片斷,但傳神地表達了人物的個性。書中隨處可見出色的比喻和形容、誇張和描繪。《世說新語》語言藝術上的成功,對後代筆記文學有很大影響。後世仿《世說》很多,有《續世說》、《今世說 》等。書中還有不少故事成為後世小說、戲劇的創作素材,如“禰衡擊鼓罵曹”、“曹植七步成詩”等。
中國最早的文言誌怪小說《搜神記》
南北朝時期,誌怪小說特別興盛。這類小說大都記錄怪異奇聞,有的記述鬼魅,有的描寫佛法,有的記敘人跡稀少地區的山川特產,有的編錄虛幻的神仙方術,光怪陸離、荒誕不經是它們的***同特點。東晉幹寶寫作的《搜神記》,是這類作品中寫作最早、成就最高的壹部。
《搜神記》雖然寫的多是神靈怪異的荒誕故事,但也保存了不少優秀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如《韓憑夫婦》、《幹將莫邪》《三王墓》等篇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本質,歌頌反抗者的不屈精神。《李寄斬蛇》記述少女李寄不顧個人安危,機智勇敢為民除害的事跡。《搜神記》的內容龐雜,描寫細致生動,對人物刻畫也註意到鮮明的個性,初具小說的格局,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有壹定的地位。
“天下奪魁”的《西廂記》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壹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壹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壹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壹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壹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壹對青年。這壹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壹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裏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1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概述主講:韓 曉
2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六個階段1、孕育期
2、雛形期
3、成熟期
4、變遷期
5、高峰期
6、衰微期
3 壹、孕育期(醞釀期)
——先秦兩漢 先秦兩漢時期雖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小說出現,但在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野史雜傳以及詩歌作品中孕育著豐富的小說因素,為小說的產生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尤其是神話和史傳,作為小說的重要源頭,對小說的產生與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4 1、神話 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壹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思維相當發達,已經產生了眾多的神靈和相應的傳說故事。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儒家對神話采取排斥的態度,致使上古神話在文獻古籍中載錄甚少,資料零散不全。在《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淮南子》等晚出的著作中保存著壹些上古神話,雖然經過後人的加工、修改、潤色,但多數還是保存了原始神話的精華,不失為壹份最早的優秀的文學遺產。
5 盤 古 開 天 辟 地(創世神話)
天 地 混 沌 如 雞 子, 盤 古 生 其 中。萬 八 千 歲, 天 地 開 辟, 陽 清 為 天, 陰濁 為 地。 盤 古 在 其 中, 壹 日 九 變, 神 於天, 聖 於 地。 天 日 高 壹 丈, 地 日 厚 壹丈, 盤 古 日 長 壹 丈。 如 此 萬 八 千 歲,天 數極 高, 地 數 極 深, 盤 古 極 長。 後 乃 有 三 皇(1)。
——《藝文類聚》 卷壹 引 《三五歷紀》
(1) 三 皇: 天 皇、 地 皇、 人 皇。
6 女 媧 造 人(始祖神話)
俗 說 天 地 開 辟, 未 有 人 民,女 媧 摶 黃 土 作 人。 劇 務, 力 不 暇 供, 乃 引 繩 於 泥 中, 舉 以 為 人。 故 富 貴 者, 黃 土 人; 貧 賤 凡 庸 者,縆(g eng)人 也。
——《太平禦覽? 風俗通》
7 女 媧 補 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 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 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 南 子 ? 覽 冥 訓》
8 精 衛 填 海 (洪水神話) 發 鳩 之 山, 其 上 多 柘(zhe) 木。 有 鳥 焉, 其 狀 如 烏, 文 首, 白 喙, 赤 足, 名 曰 精 衛, 其 名 自 詨(xiao); 是 炎 帝 之 少 女 名 曰女 娃。 女 娃 遊 於 東海, 溺 而 不 返, 故 為 精 衛, 常 街 西 山 之 木 石 以 堙(yan) 於 東 海。
——《山 海 經 ? 北 次 三 經》
(1) 堙: 填 塞。
9 龍 女 刑 天
10 神話傳說對小說的影響神話情節的故事性、神話人物的神異性,那種補天射日的奇瑰想象,那種移山填海的浪漫精神,無疑皆是後世小說藝術思維之所必需,啟迪著後世的小說創作。
神話對小說的影響不僅表現在題材和人物的傳輸以及想象、虛構、誇張等藝術手法的灌溉,更表現在壹種深層次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國神話思維的特點就在於以壹種混沌未開、主客壹體的方式去認知和把握世界,這種“天人合壹”式的思維特點直接導致了神話中“神人壹體”、“神人感應”和“神人相親”等現象的產生,這些都在壹定程度上為小說的虛構和想象提供了參照思路。
11 "神人合壹"神人合壹
——A人與異類的拼接:神仙鬼怪、日月山川、動物植物 皆具備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習俗和倫理意識。B人與異類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女媧——孫悟空、豬八戒
精衛——白蛇、狐仙、絳珠仙草(轉世、謫世)
12 "神人感應"神人感應
——人與自然、神靈等通過神秘渠道彼此溝通相互作用。
神人相親
——神話作品中時時流露出神人親和的意識、呈現出融洽、和諧的敘事情調,神話中神人合壹的形象能力超凡,且多與人為善,到了後世小說中,神人的親密無間也多表現為人與神怪的直接交流與對話。
13 2、史傳文學與野史雜傳 先秦兩漢時期產生了不少優秀的歷史著作,如《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歷史著作本是史官本著“實錄”精神,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但是其間不可缺少必要的剪裁與加工,且遣詞造句也會受到主觀意誌的介入。優秀歷史著作中那些人物傳記和敘事篇章,有比較完整的情節結構、有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有廣闊的歷史背景和激烈的矛盾沖突和個性化的語言,讀來已頗有小說味道,也為小說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土壤。
《廉頗藺相如列傳》、《張儀列傳》、《項羽本紀》
14 "漢代以來還出現了壹些介乎..."漢代以來還出現了壹些介乎正史和小說之間的野史雜記,如《吳越春秋》、《越絕書》、《燕丹子》等等。這些雜傳之作,既錄史實,又收異聞,虛構成分增多,傳說色彩更濃,更接近小說的文體特征。
例如:《燕丹子》 燕丹養士 荊柯刺秦
A 黃金投蛙
B 殺馬進肝
C 玉盤盛手
15 二、雛形期——魏晉南北朝先秦兩漢,小說因素都在醞釀積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壹批記錄鬼神怪異故事的誌怪小說和壹批記錄人物軼聞趣事的誌人小說產生出來。誌人小說和誌怪小說具備了小說的基本特征:具有情節、人物和大致完整的藝術結構,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的產生。
與此同時,誌人小說、誌怪小說篇幅短小、藝術程度不高,更不具備明確的虛構意識——其創作是在缺乏明確的小說意識的情況下完成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言:“這些作品大抵壹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壹般將之視為小說的雛形。
16 誌 怪 小 說《收神記》
《收神記》是魏晉誌怪小說的代表作品,由晉朝人幹寶輯撰,原書三十卷,今傳本二十卷,由明代胡應麟所輯。幹寶自稱《搜神記》的內容不外是“古今怪異非常”之事,聲明該書“是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
《三王墓》《李寄斬蛇》《董永》
17 董 永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壹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壹婦人日:“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日:“以錢與矣。”永日:“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日:“婦人何能?”永日:“能織。”主日:“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日:“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淩空而去,不知所在。
註釋:
千乘:漢代設置於乘郡,故城在今山東省高青縣。 肆力;盡力。田畝:農事。 鹿車:古時的壹種小車。這句是說鹿車載了父親;自己跟隨在車後面。 遣之:發送他回家。 俱(ju居):在壹起,指同居。 必爾者:必定要象妳所說的那樣。 縑(jian兼):細絹。 緣:因為。至:最。
18 《天仙配》1955年底,由桑弧執筆改編劇本,石揮導演,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攝制完成。這期間,不知有多少人壹遍又壹遍地觀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為戲中的情節所吸引,不知有多少人為嚴鳳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傾倒……可以說,《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國掀起了“黃梅戲熱”,“嚴鳳英熱”。二十幾歲的嚴鳳英,壹下子成了億萬人民愛戴的表演藝術家。
19 誌 人 小 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誌人小說的代表作。編著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宋書·宗室傳》說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
《世說新語》的體例是以類相從,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等36門。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壹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壹部分出於傳聞,不完全符合史實。此書相當多的篇幅是雜采眾書而成。
20 王子猷居山陰 王子猷居山陰①,夜大雪,眠覺②,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③,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⑥。經宿方至⑦,造門不前而返⑧。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註釋
①本篇通過王徽之訪戴逵“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言行,表現了當時名士率性任情的風度。原屬《任誕》第四十七則。王子猷(yóu由),王徽之,字子猷,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子。山陰,舊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 ②眠覺:睡醒。 ③左思《招隱詩》:描寫隱士的生活,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譙郡铚(今安徽宿州市)人。博學多藝,隱居不仕 ⑤剡(shàn善):今浙江嵊州市。⑥即便:立即。 ⑦經宿方至:經過壹夜才到。 ⑧“造門”句:到門前不進去見面就返回。造,到。前,進見。
21 三、成熟期——唐在誌怪與誌人小說相結合的基礎上,唐代興起了壹種小說樣式“傳奇”。唐傳奇的興起,標誌著古代短篇文言小說創作趨於成熟。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魏晉小說是將逸事奇聞當成事實來寫,作者並非有意進行小說創作,而唐人寫傳奇則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始意為小說”。②現實性加強,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有些還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矛盾。③藝術性有了很大提高:篇幅增加、情節曲折、文辭華艷、敘事委曲、描寫細膩。
22 唐傳奇發展的三個階段發軔期(過渡期)——初、盛唐
《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遊仙窟》
興盛期——中唐
白行簡《李娃傳》 李朝威《柳毅傳》
元 稹《鶯鶯傳》 沈既濟《任氏傳》
衰微期——晚唐
專集:袁郊《甘澤謠》 裴铏《傳奇》
單篇: 杜光庭《虬髯客傳》
23 《李娃傳》作者白行簡(776~826),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進士及第,後歷任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
《李娃傳》約作於貞元十壹年(795),寫官宦子弟鄭生與名妓李娃的戀愛故事。 小說情節曲折:院遇—計逐—鞭棄—護讀,最後以大團圓的喜劇結束。
24 鄭生初見李娃 ……自毗陵發,月余抵長安,居於布政裏。嘗遊東市還,自平康東門入,將訪友於西南。至鳴珂曲,見壹宅,門庭不甚廣,而室宇嚴邃,闔壹扉。有娃方憑壹雙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絕代未有。生忽見之,不覺停驂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詐墜鞭於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於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辭而去。……
25 四、變遷期——宋 元 宋元話本藝術,把白話小說推上了發展之路,並使白話小說從此成為主流,為古代小說的發展開辟了壹個嶄新的藝術天地。
26 話 本 “話本”原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古人稱講故事為“說話”,這裏所指的“說話”主要指民間藝人講說故事,作為壹種技藝,則起於唐,盛於宋。說話的形式類似今之說書。隨著說話活動的日益興盛,在書場中流播的故事越來越多,而以口傳故事為藍本的文字記錄本,以及受說話體式影響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見其多。後世統稱為“話本”或“話本小說”。
27 說話宋元時期有很多職業說話藝人,這些說話藝人為了切磋技藝,還成立了專門的行會,如“雄辯社”之類。為他們編寫話本的文人也組織了專門的團體,稱為“書會”,書會中人則稱為“書會才人”、“書會先生”等。說話藝人多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和壹定的文學藝術修養。
宋代的“說話”已有固定的演出場所。稱為“瓦子(瓦肆、瓦舍)”、“勾欄”,表演則成為“作場”、“敷衍”。此外,酒樓茶館、街頭巷尾、宮廷寺廟等也都可見說話表演。
28 勾欄歌舞表演圖
29 山東民間說書
評書名家單田芳
30 說話的分類宋代的“說話”,上承唐代“說話”而來。又因城市經濟的繁榮、瓦舍勾欄的設立、說話藝人的增多、市井聽眾的捧場,民間說話呈現出職業化與商業化的特點。當時的“說話”,有“四家”之說,名有門庭,自成路數。“四家”的名目,據宋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載,是小說、說經、講史、合聲(生)。後壹種以演出者的敏捷見長,如“指物題詠,應命輒成”之類,與以敘事取勝的前三類顯然有別。小說,以講煙粉、靈怪、傳奇、公案等故事為主;說經,即演說佛書;講史,則說前代興廢爭戰之事。可見,所謂說話的家數,是以故事題材作劃分標準的。
31 小說話本的體制 宋元小說話本有壹定的體制。其文本大體由入話(頭回)、正話、結尾幾個部分構成。入話是小說話本的開端部分,它有時以壹首或若幹首詩詞“起興”,說風景,道名勝,往往與故事的發生地點相聯系,或與故事的主人公相關聯;有時先以壹首詩點出故事題旨,然後敘述壹個與某些題旨相關的小故事,其行話是 “權做個‘得勝頭回’”,實則這個小故事與將要細述的故事有著某種類比關系。顯然,入話的設置,乃是說話人為安穩入座聽眾、等候遲到者的壹種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導聽眾領會“話意”的動機。正話,則是話本的主體,情節曲折,細節豐富,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正話之後,往往以壹首詩總結故事主題,或以“話本說徹,權做散場”之類套話作結。
32 《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 西湖三塔記
入話:
湖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詩乃蘇子瞻所作,單題兩湖好處。言不盡意,又作壹詞,詞名《眼兒媚》:……今日說壹個後生,只因清明,都來西湖上閑玩,惹出壹場事來。直到如今,西湖上古跡遺蹤,傳誦不絕。……
33 話本à擬話本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模擬宋元話本的體制而編寫的供案頭閱讀的白話短篇小說“擬話本”。這壹演變過程同時也是小說從民間藝人口頭講說發展到文人學士案頭編創的過程。
馮夢龍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淩蒙初 “二拍”
《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34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
劉貴 王氏 陳二姐 崔寧 靜山大王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周勝仙 範二郎
《碾玉觀音》(又題《崔待詔生死冤家》)
璩秀秀 崔寧 鹹安郡王
35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宋本作《錯斬崔寧》)
聰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癡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淺,戈矛時起笑談深。
九曲黃河心較險,十重鐵甲面堪憎。時因酒色亡家國,幾見詩書誤好人!
這首詩,單表為人難處。只因世路窄狹,人心叵測。大道既遠,人情萬端。熙熙攘攘,都為利來;蚩蚩蠢蠢,皆納禍去。持身保家,萬千反覆。所以古人雲:顰有為顰,笑有為笑。顰笑之間,最宜謹慎。這回書,單說壹個官人,只因酒後壹時戲笑之言,遂至殺身破家,陷了幾條性命。且先引下壹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回。
36 宋元話本與明清長篇小說(壹)宋元的講史話本,又稱“平話”。現存宋編元刊或元人新編的講史話本,大多標名“平話”,如《三國誌平話》、《武王伐紂平話》等。“平話”的含義,蓋指以平常口語講述而不加彈唱;作品間或穿插詩詞,也只用於念誦,不施於歌唱。另外,稱之為“平”,當是強調講史話本雖脫胎於史書,而語言風格卻擺脫艱深的文言而趨於平易。
《三國誌平話》為《三國誌通俗演義》的成書提供了情節參考,《武王伐紂平話》則已粗具《封神演義》的結構間架。
37 宋元話本與明清長篇小說(二)宋代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分前後二集,記述北宋衰亡、金人入侵和南宋建都臨安的經過。其中含有梁山泊故事,像楊誌賣刀、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三十六人聚義梁山、宋江受招安征方臘等,略具後來《水滸傳》的雛形,其敘事簡略,類似綱要。
38 宋元話本與明清長篇小說(三)宋元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分若幹段,數量不等,凡17段。每段均有標題;其末尾必有詩壹首或二、三首,總括該段故事內容,揭示佛法無邊、信佛則逢兇化吉的宗旨。
《取經詩話》敘述唐僧壹行六人,往西天求請大乘佛法。上路不久,遇見壹 “白衣秀才”,自稱:“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於是,取經隊伍由六人增至七人,但除唐僧、猴行者外,其餘諸人並無名姓稱謂。猴行者神通廣大,已成為故事的主角。從內容上看,它是《西遊記》故事最早的雛形。
39 五、高峰期——明 清從語體角度可分為
- 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
從篇幅長度可分為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從題材、內容和創作方法又可分為
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等類型
總之,這壹時期小說名作叠出、式樣紛繁,鑄就了中國小說的顛峰時刻。
40
41 明清小說發展的兩大階段第壹階段產生的《三》、《水》、《西》等長篇小說是人民群眾集體創作和文人獨立創作相結合的產物,尤其是這三部小說都是在話本小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在故事的跌宕起伏、語言的粗獷豪放和人物的傳奇色彩等方面還帶有十分明顯的話本小說的痕跡,但在規模、思想和藝術上都大大超過了話本,是話本小說之後中國古代小說的壹大飛躍。
42 明清小說發展的兩大階段第二階段除了產生《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大量的文人獨立創作的以日常家庭生活為題材的世情小說而外,還出現了相當數量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等其他類型的作品。此外,《聊齋誌異》的出現還標誌著我國文言小說登上了藝術高峰。這壹階段的小說現實性更強,作品風格更加為壹致,生活細節的描寫更加細膩。
43 六、衰微期——晚清(近代)特點:
①小說與政治的關系進壹步密切。
②小說取材的範圍進壹步擴大。
③在藝術手法上除了繼承古典小說傳統而外,也接受了西方小說技法的影響,表現出壹些新的特色。
④小說數量激增,還出現了大量專門的小說刊物,但是小說的質量卻普遍不高,與前代相比衰落之勢甚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