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居易關於敬亭山的詩句

白居易關於敬亭山的詩句

1.有關敬亭山的詩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遊敬亭山詩 南齊謝朓

茲山亙百裏,合沓與雲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

上幹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渫雲已漫漫,夕雨亦淒淒。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由宣城泛湖東下》 陳毅

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

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遊敬亭山記.(明)王思任

“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賞心也。姑孰據江之上遊,山魁而水怒,從青山討宛,則曲曲鏡灣,吐雲蒸媚,山水秀麗清矣。曾過響潭,鳥語入流,兩壁互答。望敬亭絳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動。

既束帶竣謁事,乃以青蛙走眺之。壹徑千繞,綠霞翳染,不知幾千萬竹樹,黨結寒陰,使人骨面之血,皆為蒏碧,而向之所謂鳥鳴鶯囀者,但有茫然,竟不知聲在何處?廚人尾我,以壹觴勞之留雲閣上。至此而又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往還”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歸來乎!吾與爾淩丹梯以接天語也。

日暮景收,峰濤沸亂,飲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歸臥舟中,夢登壹大亭,有古柏壹本,可五六人圍,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鬥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與予所者異。嗟乎!晝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長,回視靄空間,夢何在乎?遊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遊之非夢,而夢之非遊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記之爾。

2.關於敬亭山的詩

遊敬亭山詩

作者:謝朓 年代:南北朝

茲山亙百裏。

合沓與雲齊。

隱淪既已托。

靈異居然棲。

上幹蔽白日。

下屬帶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

饑鼯此夜啼。

渫雲已漫漫。

夕雨亦淒淒。

我行雖紆組。

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格。

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茲理庶無睽。

貢安國

貢安國在敬亭山翠雲庵題詩雲:“小閣虛巖畔,回溪古檜端。朝輝開凈域,秋色在雕闌。花鳥圖書出,溪山雲霧看。夕陽賓主罷,聚樂到騷壇。”

3.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詩意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古語雲,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壹千多年,而且還將壹直流芳百世,那麽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壹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

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裏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

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裏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麽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麽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麽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於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壹副畫面。

壹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也許,月中桂子只是傳說,那麽錢塘潮奇觀確實是存在的。

尋桂子不壹定能尋到,潮頭卻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極深的景觀。錢塘江自杭州東南流向東北,至海門入海。

錢塘潮每晝夜從海門湧入,異常壯觀。錢塘潮在每年中秋後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數丈,正因為如此,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裏,就能看見那卷雲擁雪的潮頭了,趣意盎然。

上句寫跑去寺裏尋找那美麗的傳說,下句寫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錢塘潮,壹動壹靜,從中我們可以壹窺作者內心蘊涵的種種心理活動,也許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難忘。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

吳酒壹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並非是吳酒啊,這是怎麽回事呢?壹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裏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壹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壹詩裏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

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

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後,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相逢?”。

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後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壹定的精神滿足。而我們今日讀此詞,則因為白居易的出色描寫,也能得到某種精神滿足,不知當時白居易是寫給自己回憶的,還是留待後人欣賞的,妳覺得呢? 憶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②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作者 772-846 ,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

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又為蘇州(今屬江蘇)、同州(今屬陜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後世影響甚大。

註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

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雕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壹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

4.用壹個詞形容敬亭山

用“名”(即有名、著名)壹個詞形容敬亭山。

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余裏。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壹峰",海拔317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南齊謝脁《遊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

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顏真卿,韋應物,陸龜蒙,蘇東坡,梅堯臣, 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清朝畫僧人石濤更是駐錫於敬亭山腳下的廣教寺,以敬亭風光為背景,留下傳世名作《石濤羅漢百開冊頁》。中國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詞、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壹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5.敬亭山的詩句是什麽,有哪些

遊敬亭山 創作年代南朝齊作者謝朓茲山亙百裏,合沓與雲齊。

隱淪既已托,靈異俱然棲。上幹蔽白日,下屬帶逥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

渫雲已漫漫,多雨亦淒淒。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茲理庶無睽。獨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唐)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作者:李白 (唐)敬亭壹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遊盤。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6.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位於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余裏。

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壹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自南齊謝月兆《遊敬亭山》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雀起。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壹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自唐以來,山之人文景觀日益增多,歷代修建的亭臺樓閣主要有:壹峰庵,因建於主峰壹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籬邊尚菊英。

巖雲沈梵影,林靄落鐘聲”詩句。擁翠亭,系李白獨坐題詩處。

此處碧山千層,青翠欲滴,敬亭風光,擁落身前,故名擁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詩:“探奇曾不厭,壹榻擁昭亭,坐愛雙溪碧……”雲齊閣,取謝月兆詩“含沓與雲齊”而命名。

遊人把酒憑欄,江城在目,盡覽敬亭風光。翠雲庵,位於敬亭山腰,初名蔔靜室,元末毀,明重建。

明人貢安國曾賦詩曰:“小閣虛巖畔,回蹊古檜端。朝暈開錦眺,秋色在雕闌……”此外還有雲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等。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建築毀壞殆盡,解放後新建和復建了山門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獨坐樓、先賢祠、翠雲庵、綠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點24處。1987年10月,敬亭山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敬亭山仿古建築門坊矗立山口,門坊上刻有楚圖南題寫的“敬亭山”三字和書法名家書寫的李白、陳毅的詩作。門坊內築有李白雕像,迎門而立,飄然欲仙,昭亭湖內築有昭心亭,湖面蕩漾著各種花式的小遊艇。

湖邊小道可直達雙塔寺風景區。由雙塔而上,三月,梨白桃紅,油菜花壹片金黃,置身於此,如入畫境。

俄而,山勢漸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級而上,步完竹海小徑,是綠雪茶社,再盤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獨坐樓。此地是敬亭山景觀薈萃之處,翠雲庵、綠雪茶社近在咫 尺,姹紫嫣紅的杜鵑花滿山遍崖。

若乘興登臨山頂,極目遠眺,東北的南漪湖煙波浩渺,水天壹色;山下的水陽江蜿蜒曲折,百舸爭流;南邊江城如畫,高樓林立;北邊田疇沃野,壹覽無際。“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關於敬亭山的句子有那些

題敬亭山廟作者:劉滄 [唐]森森古木列巖隈,迥壓寒原霽色開。

雲雨只從山上起,風雷多向廟中來。三江入海聲長在,雙鶴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晝晚,石床松殿滿青苔。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水調歌頭·落日淡芳草[宋] 韓元吉落日淡芳草,煙際壹鷗浮。

西湖好處,君去千裏為誰留。坐想敬亭山下,竹映壹溪寒水,飛蓋***追遊。

況有尊前客,相對兩詩流。笑談間,風滿座,氣橫秋。

平生壯誌,長嘯起舞看吳鉤。紅白山花開謝,半醉半醒時節,春去子規愁。

夢繞水西寺,回首謝公樓。水調歌頭 代送路同知罷歸 以上鄱陽五家集本[元] 吳存兵衛森畫戟,*蓋映朱幡。

平分壹郡風月,家世舊衣冠。數日春風著物,壹夜秋霜滿野,六月宛陵寒。

只有雙溪水,照見寸心丹。公好似,片雲起,敬亭山。

悠悠漾漾,等閑飛去又飛還。笑問無心出岫,何似從龍天上,為雨遍人寰。

輸與敬亭老,趺坐靜中看。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唐] 杜牧敬亭山下百頃竹,中有詩人小謝城。

城高跨樓滿金碧,下聽壹溪寒水聲。梅花落徑香繚繞,雪白玉珰花下行。

縈風酒旆掛朱閣,半醉遊人聞弄笙。我初到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

畫堂檀板秋拍碎,壹引有時聯十觥。老閑腰下丈二組,塵土高懸千載名。

重遊鬢白事皆改,唯見東流春水平。對酒不敢起,逢君還眼明。

雲罍看人捧,波臉任他橫。壹醉六十日,古來聞阮生。

是非離別際,始見醉中情。今日送君話前事,高歌引劍還壹傾。

江湖酒伴如相問,終老煙波不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