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鳳凰涅槃》中鳳凰和鳳凰的形象分析

《鳳凰涅槃》中鳳凰和鳳凰的形象分析

老郭郭沫若作品

“鳳凰”,中國的壹種傳說中的鳥,是壹種吉祥的東西。古書上說:“鳳為火之精,生丹分。不是梧桐不活,不是竹子不吃,不是泉水不喝。備五色,唱五音,看路,隨鳥飛。”(見《康熙字典》)最初,殷人以鳳凰為氏族圖騰。題目中的“涅槃”不是寂靜,而是重生,是劇烈的痛苦和死亡之後的重生;意思是永生。

500歲的鳳凰吉祥木自焚,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用這個傳說來表達中國古代希望新生的理想。其中鳳凰涅槃是抒情主人公的個人涅槃,也是中華民族的涅槃。用郭沫若自己的話說,它“象征著中國的再生,也象征著我自己的再生。”這裏所說的“我”,不僅僅是詩人本人,更代表了當時無數進步的年輕人。追求新生活是當時進步青年的共同願望,這種願望完全符合民族解放的要求。可見詩中鳳凰意象的內涵極其豐富。

詩歌借用鳳凰“香木自焚,浴火重生”的傳說,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時代精神。詩人筆下的鳳凰意象瑰麗而崇高。她大膽否定舊現實中的壹切,拋棄舊自我,嚴厲斥責表面的、淫穢的群醜,熱情向往清新、幹凈、華麗、芬芳的新世界,體現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戰鬥的樂觀主義。是青年詩人的化身,是民族和祖國的象征。可以這麽說。“鳳凰涅槃”是宣告民族覺醒的詩篇。

《鳳歌》是對命運的詛咒,尖銳、粗暴、悲壯,充滿了憤怒和反抗。“鳳凰”既堅強又冷靜理智。他正視現實,深切感受到舊世界的“冷酷”、“黑暗”、“汙濁”。

詩人把鳳凰的處境比作茫茫大海中的壹葉“船”,前面看不見燈臺,後面看不見海岸。這條船“破帆、斷椽、爛椽”,在疲憊的呻吟中被“船”驅動著。鳳凰的“空靈浮生”被比喻為“黑夜裏的壹場深夢”和“睡眠中的壹瞬間的風和煙”。所有的舊傳統、舊約束以及它們自身內部的所有影響,都被詩人強烈地詛咒為“在我們周圍移動的死屍”和“貫穿我們的死屍”。從這壹系列藝術形象形成的畫面中,人們不難體會到:舊中國黑暗腐朽到了什麽程度,生活在這樣壹個世界裏的人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燃舊中國舊我,創新中國新我,刻不容緩。

黃雖然也有淡淡的人生如夢的悲涼,但可貴的是她並不悲觀消沈。在這個“涅槃”的莊嚴時刻,她覺得“壹切都過去了,壹切都過去了”。熊熊的火焰將燃燒舊世界,妳將永生。

《鳳凰》與《鳳凰》雖然個體色彩不同,側重點不同,但精神實質是壹致的:都是詛咒黑暗、追求光明的歌曲,都是內在的美好欲望與外在的骯臟現實劇烈碰撞時的電閃雷鳴。這是五四前夕中國典型的時代氣息,是包括詩人在內的五四青年壹代沸騰燃燒的怒火和自我解剖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