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洛神賦》中的景山指的是那裏?

《洛神賦》中的景山指的是那裏?

曹植在《洛神賦》的開頭說:“余從京城,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他從當時的京城洛陽(今洛陽市及所轄之偃師市、孟津縣相與毗連處)返回他東方封地,走的是繞過伊闕關經過轘轅關這條通向京城東南方地區的交通幹道。他先過通谷,再登景山。通谷、景山均在今偃師市境內,這時太陽已經偏西,實在車困馬乏。這才在芳草河邊解馬駐車,讓馬兒在靈芝地裏吃草。他到楊樹林從容漫步,對洛水縱目四望。於是,在景山這裏發生了《洛神賦》的故事。當時的京城到景山約20公裏,從景山到芝田的距離,遠遠大於京城到景山的路程。曹植當年走到景山時,日已偏西,他不可能再往前走幾十公裏到芝田鎮。因此,把賦文中的“芝田”釋作地名是不妥的。景山附近的洛水河畔應是《洛神賦圖》票圖原地。

為了弄清這個洛水河畔的具體位置,近日洛陽市集郵協會組織了對《洛神賦圖》原地考察,眾人在對偃師景山、顧縣鎮、曲家寨村和伊洛河等地進行了實地訪考,並拜訪了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偃師古都學會會長劉誌清先生,對《洛神賦圖》原地進行了咨詢。終於找到了答案。

景山位於偃師市顧縣鎮和緱氏鎮兩鎮境內,是壹個東西窄南北長的丘陵地帶。其北端東至營防口村,西至顧縣鎮,中間是曲家寨村,約2.5公裏,山腳下即為伊河、伊洛河畔。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曲家寨村誌》載:三國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在今曲家寨村北面伊洛合流處留下了《洛神賦》不朽名篇。

洛河,古稱洛水,發源於陜西省洛南縣終南山木器廠貧溝。進入洛陽市區後,至偃師境內今嶽灘鎮、城關鎮、顧縣鎮三鎮交界處,與伊河合流,稱伊洛河。其合流處南岸,正是偃師市曲家寨村。

伊洛合流是偃師八景之壹。古往今來,在伊洛合流處發生、流傳過許多動人的神話和傳說。其中之壹,就是伏羲之女宓妃溺死洛水成為洛神,正是在伊洛合流處。這裏過去曾有洛神廟,後河床南移,廟被沖毀。當年曹植長途旅行,曲家寨是這條道上的必經之地。他“陵景山”來到曲家寨伊洛合流處時,發生了《洛神賦》的故事,曲家寨是《洛神賦圖》票圖原地。

曲家寨是顧縣鎮的壹個管轄村。顧縣鎮中心廣場建有洛神賦圖漢白玉石雕,2001年始建,2003年建成,成了《洛神賦》故事發生地的壹個標誌。自1972年以來,顧縣鎮郵政支局就是曲家寨的管轄地局,郵政編碼:471922。因此,河南偃師顧縣郵政支局就是《洛神賦圖》的原地局。9月28日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行的《洛神賦圖》首發儀式式暨中國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還將啟用曲家寨臨時郵局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