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朝皇後有多少是蒙古族

清朝皇後有多少是蒙古族

有三個,分別是: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廢後)、孝惠章皇後。

1、孝端文皇後

孝端文皇後(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後。

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後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冊封)。首位皇太後。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後。

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為母後皇太後,無徽號。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壹歲,葬清昭陵。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2、博爾濟吉特·孟古青

清世祖廢後,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順治帝第壹任皇後,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後侄女。清朝第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首位廢後。

博爾濟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再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後,因此順治十年,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及昭聖皇太後的反對,降皇後為靜妃,並令其改居側宮。

被降為靜妃後,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詳,於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後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莊文皇後之侄孫,壹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順治十壹年(1654年)五月,選察罕(孝莊二哥)孫,孝莊文皇後之侄孫女入宮,冊為妃;六月,繼立為世祖的皇後。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後,與生母孝康章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後。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有清壹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後。

擴展資料:

清朝還有壹位蒙古女子,沒當過皇後卻當了皇太後:

孝莊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歷四十壹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

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

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壹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百度百科——清朝皇後

百度百科——博爾濟吉特·孟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