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滸傳作者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生平

(1296年~1371年)

名 子安(壹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

籍貫:江蘇興化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壹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江蘇興化施耐庵墓

生平: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壹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壹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誌》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壹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耐庵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托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誌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征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施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壹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這個人還是有的,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史書鮮有記載。即使有的材料,雖有明確記載,但材料本身的真偽與可信程度,至今還沒有得到公認。我們認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長期生活在杭州壹帶,有人推測他可能是壹個專門為說書藝人編寫話本的書會才人,或者本身就是壹個粗通文墨、技藝精湛的說書藝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蘇,名子安,字耐庵,生於元貞丙申(1296)年,少年聰慧,寫得壹手好文章,後為至順辛未科(1331)進士,也曾在錢塘做官兩年,因壹身抱負未得施展,不合於當道權貴,棄官歸隱,閉門著述。有人說他曾與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將卞元亨交情不錯,卞向張推薦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延請後仍不應征,據說張士誠還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過他,見他正在書房撰寫《江湖豪客傳》壹書,即《水滸傳》也。後來張士誠兵敗,施耐庵為避禍,舉家遷徙到淮安,繼續著述以自娛。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詔書請他出來做官,但他仍然堅持不出仕,在當地積德累行,名聲極佳。他寫完《水滸傳》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

施耐庵紀念館江蘇興化施耐庵墓

施耐庵紀念館,坐落在大豐市白駒鎮 (曾隸屬興化)西郊花家垛上,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此處四周環水,蘆葦茂密,有著濃郁的《水滸》氣息,遊人到此,會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兒窪。紀念館位於花家垛中央,為前後三進、東西兩廂徽式青磚小瓦古民居建築,四周有粉墻,第壹進為門廳,朱漆大門上方是書法大師啟功手書“施耐庵紀念館”匾額。

施耐庵本蘇州閶門外施家橋人,據《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壹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熟就讀,19歲中秀才,娶季氏為妻,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壹年後憤而辭官歸裏,以授徒、著書自遣。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松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裏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壹向有“自古昭陽 (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壹封信,並附詩壹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指昭陽,即興化)好住家。

願辟草萊多種樹,莫教李子結如瓜。(當時民謠:“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顧逖見信後,馬上給施耐庵回信,歡迎他來興化避難。信中也答詩壹首:

自江南來問津,相送壹笑舊同寅。

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將大弟彥明留在蘇州原籍,帶了續娶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門人羅貫中,冒著烽煙,渡江北上,先在興化顧逖家中暫住,而後由顧逖相助,在興化以東人煙稀少的海濱白駒場購置了田地房產,在這裏隱居著《水濟》,他結識了許多農夫和鹽民,他們生活中的許多故事,成了他創作的素材,經過再創造,以驚人的藝術才能,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將豪俠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書成之時,施耐庵信筆題詩兩首:

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

但見肥羊寧父老,不聞嘶馬動將軍。

叨承禮樂為家業,欲以謳歌寄快文。

不學東南無諱日,卻雲“西北有浮雲”。

大抵人生土壹丘,百年落個得齊頭。

扶犁安穩尊於輦,負暴奇溫勝似裘。

子建高才空號虎,莊生放達以為牛。

夜寒薄醉搖柔翰,語不驚人也便休。

前壹首是坦陳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有明君清官治世,讓人民安居樂業,不再有戰亂,後壹首是敘述自己隱居著書的恬淡生活,雖不顯於當世,卻也安逸自在。可是,事實並不如施耐庵所想,《水滸》成書後不脛而走,傳入宮中,朱元璋見之曰:“此倡亂之書也,此人定有逆謀”,下令將施耐庵關進天牢壹年多,經劉伯溫多方營救,於明洪武三年釋歸,途中病逝於淮安。

施耐庵死後,他的十二世孫施奠邦發起,將其在白駒鎮上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幾經修復擴建,遂成前後三進,旁有偏殿之禮堂。第壹進為門廳,內設茶坊;第二進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第三進為福蔭堂,供奉遷興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九十年代初,國家文化部、江蘇省暨大豐縣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參照上海復旦大學喻蘅教授繪制的施氏宗祠復原圖,由著名古建築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陳從周教授主持設計,於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紀念館”。

壹進紀念館大門,首先映人人們眼簾的是聳立在天井內的壹座漢白玉石雕施耐庵造像,該像仿照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主任範曾教授創作的國畫設計,是南京雕塑家、建築家協會副會長葉宗鎬先生的力作。施耐庵頭戴方巾,身著寬袍,面容清臒,目光深邃,左手握卷,右手拈須,儼然壹副憤世傲俗的書生形象。

塑像後面為瞻仰廳,大門上方懸掛女書法家蕭嫻題額“鄉國之光”,四壁陳列著絹制介紹施耐庵生平的連環畫48幅。鎮江書法家李宗海撰聯曰:

有舍己為人俠骨義腸,卻從魯達、武松、李逵身上畫出;

具掀天揭地深謀遠略,乃自晁蓋、宋江、吳用胸中寫來。

再向後為陳列廳,上方懸掛書法大師武中奇題額“文心獨運”。廳內陳列有關施耐庵文物、史料,分施耐庵家世、生平、著書軼聞和社會影響四個部分,陳列有《施氏長門譜》,出土的施耐庵獨生子《故處士施公讓墓誌》和《施讓地照》,曾孫《施廷佐墓誌銘》等數以百計的文物和史料,為人們解開了數百年懸案“施耐庵之謎”,他並非如胡適所說是“亡是公”之流,而確有其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範寧來此參觀後,欣然題詩壹首:

白駒人說白駒人,世代相傳必有因。

鬥轉星移幾風雨,只留孤憤葬孤墳。

在陳列廳中,人們還可看到許多不同版本的《水滸》。據不完全統計,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滸傳》在國內的各種版本有53種。在國外流傳也很廣,朝鮮、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等國都有《水滸傳》的譯本,美國的譯本有《水滸傳》、《水滸傳選集》、《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水湃傳詞匯》、《野豬林》等。日本的譯本多達20多種。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滸傳》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我國有中國水滸學會、浙江水滸學會、山東梁山水滸研究會、鹽城市水滸學會、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等學術團體專門研究施耐庵和《水滸》,召開研究會,出版刊物。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播出後,觀眾數以億計。正如日本漢學家鹽俗溫稱:“《水滸傳》是驚天動地的快文,中國小說之冠冕,是雄飛世界文壇的優秀古典小說”。倫敦大學盧慶濱博士且曾遠涉重洋,不遠萬裏來大豐白駒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僅是中國的文學巨匠,也是世界文壇的名人;《水滸傳》不僅是祖國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精華。

由施耐庵紀念館向西十余裏 (今興化市新垛鄉施家橋村境內),為施耐庵墓園。墓前立壹磚砌三門牌坊,正中橫梁上,懸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蒼松翠柏間,趙樸初手書“重修施耐庵墓記”的石碑立於墓前,鄰近還有壹綠島,壹條小河環島流過,人在高處俯視,卻似獅子(施子)盤繡球,因而俗稱“風水寶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張惠仁有詩贊之曰:

隔岸白駒迷曉霧,盤球獅子沐晨陽。

耐庵泉下泰然臥,評說由人論短長。

水滸傳簡介

[編輯本段]

宋哲宗時,東京有壹個浮浪破落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壹腳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親信。後來端王當了皇帝,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為殿帥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壹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頭王進,逼得王進帶著母親逃離東京。王進來到華陰史家村,被史進收留,拜為師父。後因高俅追捕得緊,王進只好告別史進投奔延安府。王進去後,史進與少華山的頭領結交為友,華陰知縣知道此事後,誣陷史進私通草寇,派兵燒了史家莊。

史進只得離開華陰,去尋王進。途經渭州,結識了渭州經略府提轄魯達,二人來到酒樓飲酒。飲酒正酣,忽然隔壁傳來啼哭聲。魯達頓生性魯莽而又素好行俠仗義,叫酒保將啼哭之人帶來。金氏父女被帶到,女兒哭著說:因到渭州投親無著,狀元橋肉鋪的鄭屠乘人之危,要強娶小女為妾,今被趕出,那鄭屠反要我父女給他銀錢。魯達聽後大怒,決心懲治鄭屠。次日早上,魯達送走金氏父女,來到狀元橋肉鋪,先叫鄭屠親自操刀切肉,戲弄這惡棍壹番之後,三拳結果了他的性命。隨即離了渭州。半月後由趙員外出面,把魯達送往五臺山當了和尚,法名智深。

後魯智深離了五臺山,在東京大相國寺管理菜園。壹日,魯智深在菜園習武,當眾連根拔起垂楊樹,被陪同夫人到嶽廟進香的林沖瞧見,兩人壹見如故,結拜為兄弟。正在高興之際,丫環來報,說有人調戲夫人。林沖趕往嶽廟,見是高太尉的幹兒子高衙內,只好忍氣將他放了,告別魯智深回家。

高衙內見林沖妻子美麗,壹心要謀占林沖妻子。爪牙富安向高俅獻計,騙林沖帶寶刀入白虎堂,林沖被捉,以行刺罪發配滄州。高俅又派人買通公人,要他們在野豬林殺死林沖。幸有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才得以幸免。到了滄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燒草料場,欲置林沖於死地。忍無可忍的林沖,殺死了爪牙,要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領王倫嫉妒林沖,要他下山打劫。林沖下山等了三天,才見有壹人經地。此人乃青面獸楊誌,林沖同他拼殺多時,未見勝負。王倫勸住二人,邀楊誌上山。林沖入夥坐了第四把交椅,楊誌不願入夥,下山去了東京。 楊誌在東京投靠無門,只好賣祖傳寶刀,湊壹點盤纏。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欲奪寶刀,被楊誌殺死。楊誌充軍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書看中了楊誌的武藝,要楊誌護送價值10萬貫錢的生辰岡到東京為蔡京祝壽。此事被赤發鬼劉唐打聽到後,勸晁蓋劫下這批不義之財,晁蓋請智多星吳用想辦法。吳用請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孫勝等7人,決定在黃泥崗劫取這批生辰岡。

楊誌壹行人來到黃泥崗,晁蓋等扮作販棗商人,趁楊誌手下買酒喝的當口,投下了蒙汗藥,將他們藥昏,劫走了生辰岡。楊誌醒來,發現生辰岡被劫,知道大禍臨頭,便去青州龍山做了強盜。 梁中書告知蔡京生辰岡被劫,蔡京下令濟州府捉拿賊人。濟州府尹派何濤負責此案,經查知是晁蓋等人所為,何濤帶人到鄆城縣捉拿晁蓋。縣中押司宋江是晁蓋好友,聞訊後立即給晁蓋報信。晁蓋燒了自己的莊園。大敗何濤,率領眾人投奔梁山泊。

王倫存心刁難,不肯收留。林沖大怒,殺了王倫,推舉晁蓋為梁山泊首領。晁蓋在挫敗官軍,穩住梁山泊之後,派劉唐帶上書信、金銀去答謝宋江。宋江退了金銀,怍了書信。返回住處中途被閻婆攔住,將宋江強拉至家中,欲將女兒許配給宋江,以答謝他多年接濟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強在她家中留宿壹夜,誰知書信被閻婆惜發現,她壹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報官。宋江苦苦哀求無效,壹氣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回宋家村。知縣差朱仝、雷橫捉拿宋江,他們卻有意將宋江放走,讓宋江躲進了柴進莊上。宋江在那遇見了逃難到此的武松,二人拜為兄弟。

武松病愈,告別宋江去尋找哥哥武大郎。武松路過景陽崗時打死了猛虎,被陽谷知縣任命為步兵都頭。壹日,武松在陽谷縣城碰到了哥哥。武大郎非常高興,將武松引回家中。嫂子潘金蓮見武松相貌魁梧,頓生邪念,存心勾引,遭武松申斥。

不久,武松為知縣押運財物去了東京。武松走後,潘金蓮同開生藥鋪的本地壹霸西門慶勾搭成奸,用藥毒死了武大朗。武松回縣得知此事,向知縣告狀不準,盛怒之下,去酒樓殺了西門慶,又殺了潘金蓮,被判罪發配孟州。孟州小管營施恩厚待武松,求武松幫助奪回被蔣門神搶占去的快活林的店鋪。武松酒醉後痛打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這蔣門神通過張團練買通張都臨,誣陷武松偷盜寶物,判武松充軍。武松被押上路,在飛雲浦折斷枷鎖,殺死了想害他的4 個公人,折回孟州城,殺死了正在設宴慶賀除掉武松的蔣門神、張團練和張都臨,逃出孟州。在十字坡孫二娘將他扮為行者,讓他去二龍山投奔魯智深。

武松又在白虎山孫家莊遇見了宋江,宋江是去投奔花榮的,二人結伴而行,在瑞龍鎮分手,宋江去往清風寨。清風寨有兩個知寨,正知寨劉高是個文官,他嫉恨副知寨花榮。宋江壹到就被劉高捉住,說宋江私通清風山草寇,花榮也因此受牽連。清風山頭領燕順、王英等人聞訊後下山救了宋江、花榮,大家決定去投奔晁蓋。快到梁山泊,石勇捎來宋江父親假托病故要他回家的家書,宋江趕回,被官府捉住,刺配江州。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但因酒醉在潯陽樓墻壁上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兒子蔡九判處死刑。正準備行刑時,梁山泊英雄前來劫走了宋江。事後,29位英雄在江州白龍廟聚會,浩浩蕩蕩返回梁山泊,宋江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

上山不久,宋江接來老父,李逵也回家接母親上山,行至途中,遇壹李逵打劫,捉住之後,才知此人名叫李鬼,說他有90歲老母無人奉養,李逵送他10兩銀子,勸他改惡從善。後來李逵發覺上當,殺了李鬼,而李鬼的妻子卻溜掉了。回到家中,母親已雙目失明,李逵哄母親說:我做了官,接娘去享福。背著母親上了路。壹日,行至沂嶺,李逵為母取水,回來後發現母親被虎吃掉。李逵大怒,連殺了4 只老虎,被獵戶迎進曹太公莊上。這時,逃來此處的李鬼妻子認出了李逵,曹太公等人正準備暗算李逵,幸虧梁山泊派來朱貴等人幫助,李逵才脫險回了山寨。

前來投梁山泊的楊雄、石秀、時遷被祝家莊酒店欺侮,雙方打了起來,時遷被捉。為救時遷,晁蓋、宋江發兵3 次攻打祝家莊,蕩平了祝家莊,附近與祝家莊結盟的李家莊、扈家莊都投降了梁山泊。梁山泊威名遠揚,四處好漢紛紛投奔。

不久,李逵下山來到柴進莊上,正遇上柴進收到叔父寄來的信,說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錫要奪占柴家的花園。於是柴進同李逵火速趕往高唐州,見花園已被奪去,李逵大鬧高唐州,打死殷天錫。知府高廉點兵捉拿,柴進被擒,柴進叔父被抄家。李逵逃回山寨報信,晁蓋令宋江率領22名頭領攻打高唐州,殺了高廉,救了柴進。

朝廷派太尉高俅前往剿捕,高俅令呼延灼攻打梁山泊。呼延灼被宋江軍隊打得大敗,逃往青州,又去為慕容知府攻打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的起義軍效力。魯智深聚合三山人馬,往梁山泊求援。宋江率軍與三山義軍***同攻打青州,呼延灼投降,慕容知府被殺,三山頭領壹起投奔了梁山泊。

此後,少華山史進被官府捉住,宋江又帶兵大鬧華山,殺了太守。沒過幾天,淩州曾頭市普家五虎攔截投奔梁山泊的好漢,並惡言中傷梁山泊。晁蓋大怒,親點5000人馬攻打曾頭市。在戰鬥中,晁蓋被毒箭射中,回山寨身亡。宋江被推為山寨之主,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為報晁蓋遇難之仇,宋江記起了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知他武藝超群,棍棒天下無雙,想請他上山入夥,***報大仇。於是宋江派軍師吳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給盧俊義算命,說盧俊義百日之內必有身首異處之災,將戶俊義騙至梁山泊,被張順擒拿上山。宋江勸盧俊義入夥,盧俊義不肯,兩個月後,宋江送盧俊義下了山。

盧俊義離家後,管家李固與盧妻勾搭成奸,當盧華僑義回到家時,他們竟設下埋伏,將盧俊義捆送到梁中書處,梁中書判了盧俊義死刑。在行刑那天,梁山泊好漢石秀劫法場,救出盧俊義,但因單槍匹馬,寡不敵眾,二人被擒。為救盧俊義和石秀,宋江發兵攻打北京。梁中書向太師蔡京告急,蔡京采納了關勝所獻圍魏救趙之墳,率領1500人馬直攻梁山泊。宋江聞訊,退後回山,以計俘獲關勝,擊潰了官軍。隨即宋江任命關勝為先鋒再次攻打北京城,戰鬥相持數月,直到次年元宵方攻破北京。梁中書從南門奪路而逃,盧俊義、石秀被救出。

不久,蔡京又派單廷桂、魏定國攻打梁山泊,皆被擊潰。宋江與盧俊義壹道領兵攻打曾頭市,殺了曾家五虎,回山祭奠晁蓋之靈。接著又乘勝攻破了東平、東昌二府,大軍凱旋而歸。此時,梁山泊大小頭領正好108 位,合了當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數。眾人會聚忠義堂,宋江坐了第壹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

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武松、李逵、魯智深都堅決反對。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向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幹的壞事。李逵負刑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

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接過招安詔書,壹把撕得粉碎。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通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著眾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著“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後,正遇遼兵侵犯,宋江受詔破遼。於是大軍北進,攻下檀州,奪回薊州,智取霸州,占領幽州,兵圍燕京,遼主請罪投降。宋江班師回國,遵照徽宗旨意,將所奪州縣仍退還給了遼邦。

回到京師,徽宗下詔,令宋江去平定淮西王慶,隨後又調去平定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臘。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了方臘,大功告成,但卻陣亡72條好漢。回軍途中,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盤膝打坐安然而死),殘廢的武松不願回京,就在這裏出了家。離開杭州後,林沖癱瘓,楊雄、時遷、楊誌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只剩下20余名頭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 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禦酒藥死了宋江和李逵。就這樣,壹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在悲劇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