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冀州是哪個城市

古代冀州是哪個城市

冀州,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壹[1]。《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現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

冀州壹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壹書。

中文名 冀州

地位 漢地九州之首

起源 漢籍《尚書·禹貢》

位置 今日之山西省、河北西北豫北等地

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

快速

導航

地域範圍九州之首行政區劃史文化

地區介紹?

冀州是漢地九州之壹,在綿長的歷史中,曾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2]。傳說遠在四千年之前,中華民族的***同祖先軒轅氏黃帝在征服蚩尤、炎帝兩個部落之後,定居晉南[3],依山川大勢,“割地布九州”。在唐堯時,洪水為害,淹沒九州。大禹又“隨山浚川”“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奪取了部落聯盟首領的職務。據《左傳》記載,夏啟即位以後,將夏的統治地區劃為“九州”,並鑄九鼎“象征九州”。設置九州是為了管理居民;鑄造九鼎是為了記載夏王朝的功德,象征夏王為九州之主。關於九州的說法,在流傳下來的古籍記載中有幾種說法:[4]

《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尚書》“禹貢九州圖”

《爾雅》按殷制,稱九州為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兩州;

《周禮》按周制,稱九州為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並三州。按《尚書·堯典》的說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後,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並、營三州,合為十二州。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嶽陽……

——《尚書·禹貢》

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東漢-冀州

——《史記·楚世家》

冀州壹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壹書。關於它為什麽取名叫“冀”,按歷史發展的次序,有以下多種解釋:

(1)按《釋名·釋州國》雲:“冀州亦取地以為名也。”王炎《禹貢辨》雲:“晉地有冀,秦地有雍,則是冀、雍以地名州。”據史料考證,古冀州境內的晉國西南部有壹個叫“冀”的國家,它的國都在河東皮氏縣東北的冀亭(今山西河津縣)。《水經·汾水註》曰:“汾水過冀亭南……京相璠曰:‘今河東皮氏縣有冀亭,古之冀國所都也。”因而取這個國家冀的名稱做為州的命名。後來冀國在春秋中期為晉國滅亡。據《左傳·僖卅三年》雲:“冀已為晉邑。”因此,晉國轄域又稱為冀州。《呂氏春秋·有始覽》雲:“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爾雅·釋地篇》雲:“兩河間曰冀;冀,近也。”所謂兩河之間,指的是大河(黃河)和清河(古濟河)之間的地帶[4]。

(2)按《周禮·職方》雲:“河內曰冀州。”所指的河內是指黃河以東、以北的地區。冀州的地域囊括到晉國以北的地方。因此,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北部》中說:“冀,北方州也,從北異聲。”“北方名冀,而因其以名其州也。”在《異聲玉篇》中也說:“冀,北方州也,故從北。”這時冀州所指地境已經是現山西及其以北的較大地域。

地域範圍?

先秦

根據《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內容,禹分的九州分別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5]。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說明秦、漢以前的冀州地區壹般是指今日之山西及河北全省地區,即趙、魏、韓三國的範圍。另有蔡沈《書集傳》中說:“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河,兗河之西,雍河之東,豫河之北。

以現代的地理概念來解釋,這些地方的位置是在: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全境、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冀州三面距河,西與南及東南部大致以黃河為界,東北以遼河為界,北以戈壁沙漠為界。今遼寧的西境,河北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皆冀州之境,面積約壹百四十余萬平方公裏。[5]

漢代的冀州範圍

西漢有十三州及司隸,十三州分別是並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幽州與並州是由冀州分割出來[6];而司隸分別屬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7]。

冀州∶河東郡、河內郡[7]及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趙國、廣平國、真定國、中山國、信都國、河間國[8]及涿郡、勃海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廣陽國[9][10]及太原郡、上黨郡、雲中郡、定襄郡、鴈門郡[11]

東漢末的冀州,其範圍至少相當於今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山西、陜西六個省市全部地區及內蒙壹部份地區[12]。

晉代

晉代的冀州範圍

按《晉書·地理誌上》[13],冀州州域如下:

冀州∶冀州、平州、幽州、並州

北魏

北魏的冀州範圍

按《魏書·地形誌》[14],冀州州域如:

冀州∶司州、定州、並州、瀛州、淪州、肆州、幽州、晉州、懷州、建州、汾州、東雍州、安州、義州、南汾州、南營州、東燕州、營州、平州、恒州、朔州、雲州、顯州、武州、西夏州、寧州、靈州[14]

隋代

隋代的冀州範圍

按《隋書·地理中》[15],冀州州域如下:

冀州∶信都郡、清河郡、魏郡、汲郡、河內郡、長平郡、上黨郡、河東郡、絳郡、文城郡、臨汾郡、龍泉郡、西河郡、離石郡、雁門郡、馬邑郡、定襄郡、樓煩郡、太原郡、襄國郡、武安郡、趙郡、恒山郡、博陵郡、涿郡、上谷郡、漁陽郡、北平郡、安樂郡、遼西郡

明代

明代的冀州範圍

根據《大明壹統誌》,明朝屬於冀州州域內分野的府縣如下:

冀州∶順天府、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部分[16]、永平府、延慶府、保安州、萬全都指揮使司(萬全都司)、太原府、平陽府、大同府、潞州(明嘉靖八年升潞安府)、汾州(明萬歷二十三年升汾州府)、澤州(清雍正六年升澤州府)、遼州、沁州、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廣寧(廣寧衛)以西之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