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簡介
陶(1886 ~ 1940),本名,號,天泥閣居士,重慶巴縣人。1901年入川南精衛學堂,與吳、黃、謝遲為同學。1904年前後,先後在巴縣學堂、川東師範學堂任教,研究經史古籍,培養出莊、向宗祿等著名學者。這壹時期,受楊叔侃等人的影響,他的反清熱情日益熾烈,於是加入同盟會,參加了四川護路運動。四川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很難得到資金。面臨困境時,陶賣掉了祖上在重慶留下的壹大塊房產和農村的許多土地租賃合同,全部慷慨捐贈,幫助革命。蜀軍政府成立後,任文書主任,主編《皇帝與漢朝機關報大事記》,受到孫中山特別嘉獎令嘉獎。辛亥革命失敗後,陶對深感失望。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時,他停止參加。袁誌戰敗後,他被通緝並藏在鄉下。1918年3月當選四川省第二屆議會議員,因目睹賄選醜聞而憤然辭職。在這方面,趙茜非常欣賞,尤其是有“秋水三巴士,朝陽孤鳳”的美譽。1923,因病轉而研究印度佛教。65438年至0925年,他到智納內院向佛教大師歐陽漸學佛。1927,在家講課。由於他學識淵博,善於辭令,講課引經據典,妙語如珠,還有四個盛豐,所以慕名而來的人很多,容不得他們。後來他正式開辦思成國學學校,培養了壹批帥氣的人才。1925年,受項楚委派,編纂巴縣誌,負責市政、財產、人的編纂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穿梭於城鄉之間,與年輕時的老朋友吳和楊叔侃相聚。因心臟病加重於1940年6月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