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童謠

什麽是童謠

中國古代童謠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略帶神秘的奇特現象,歷來均有所記載,但系統研究者甚少。本書是國內第壹本有關古代童謠的專著。其中,對八十多首有意義且較有代表性的童謠作了思想、藝術方面的賞析,有獨到的見解;書末附錄古代重要童謠,可進壹步供研究者參考。

--------------------------------------------------------------------------------

前言:

在我國歷史上,伴隨著神話傳說而生的,還有壹種童謠。它傳唱於兒童之口,但有許多簡直與兒童的生活和理解力毫不相幹,而幾乎是純粹的政治鬥爭的反映和產物。從性質看,它應該列入“低幼讀物”,但其實內容深奧難解的程度.幾乎超過所有的“成人文學”。也許正因為如此,歷來對它的研究如鳳毛麟角,資料也很少;僅有的壹些記載中,又混雜著許多奇怪的傳說和荒唐的附會,這些都增加了研究的困難。童謠本是壹價值得重視而且應該加以研究的文化遺產,然而在很長的時期內,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現在,似乎也沒有根本的改觀。這種不正常的狀況應該結束。

什麽是童謠?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曰語。”(《國語·晉語》韋昭註)“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大體說來,童謠就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壹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壹樣的。

童謠的歷史真可以說是“久矣夫”的了。《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說是我國傳說中的聖人堯時的童謠。《古今事物考》說:“《列子》曰:‘堯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謠之起,自堯時然也。”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壹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即使如此,童謠也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了。

綜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壹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它們與兒童的生活簡直不相幹;從明代開始,在繼續發展政治性童謠的同時,產生了壹批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說。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開始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謠,只是由於無人搜集記錄下來,所以就湮滅了;即使記下來壹點,也往往被附會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國資本主義因素大量產生的時期,當時有壹批人,沖破宋元理學的束縛,思想比較解放。他們的視野擴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許多領域,加上當時印刷業的興盛,童謠的創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較好的成績。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 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後,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

從現有材料看,我國古代童謠大體上呈現出“兩多兩少”的狀況: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內外戰爭頻繁,國家分裂,生靈塗炭,反映這壹時期政治鬥爭的童謠也就比較多。在每壹個王朝中,壹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漢末、元末.明末等時期,都是童謠大量流傳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亂世和末世,政治鬥爭尖銳復雜,各種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現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謠為自己造輿論。所以,有著產生童謠的肥沃土壤。另壹方面,這時統治者的鉗制力則相對削弱,使那些生產出來的童謠不至於全部被扼殺。新上臺的統治者對那些替自己造輿論的童謠,固然會樂於保留,就是對那些詛咒被推翻的統治者的童謠,也往往持壹種容忍的態度,甚至也樂於記錄下來,以作為自己“順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證明。反過來,在每壹個王朝的初中期,統治階級的統治相對穩定,除了歌頌升平的東西之外,真正有戰鬥力的童謠就不容易創作和保存下來了。

--------------------------------------------------------------------------------

作者簡介:

雷群明

1940年10月生,湖南耒陽市人。1964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考入復旦大學,為趙景深先生的元明清文學史專業研究生。長期在出版系統工作,曾先後任學林出版社副總編輯、社長、總編輯,現為韜奮紀念館館長。工作之余,從事寫作,除編輯出版方面的著作外,主要有《聊齋藝術談》、《聊齋藝術通論》、《蒲松齡與聊齋誌異》、《古代文言小說精華》、《明代散文》等。

王龍娣

1940年 12月生,江蘇泰縣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1977年起,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工作,副編審。編輯有《中國食經》等壹批雙效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