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山木》:“睹壹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