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博物館,又稱“中國商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壹座以展示商文化、歷史和文明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1983,10年6月,商丘博物館成立,2010年6月,商丘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6月6日,商丘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截止2065438+2008年5月,商丘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29672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750平方米,文物20000件,大部分為商丘市田野考古發掘出土或民間收藏。主要藏品有青銅器、玉器、陶俑、金銀車馬等。西漢梁園墓區發掘。
商丘博物館珍寶館
1,金旅宇易
金旅余壹位於商丘博物館二樓,基本展廳,漢興置地展廳。
金縷玉衣是漢代最高規格的喪服,出現在川口女真王時期。當時人們迷信玉能使骨骼不朽,把玉視為高貴的禮器和地位的象征。商丘博物館的金縷玉衣屬於20世紀90年代商丘市茫蕩山出土的黃圖漢墓。長170cm,已在日本展出數月。是商丘博物館的寶貝。
2.商代的陶圭
商代陶圭為二級文物,1976在民權縣武岡出土。
陶制蘆葦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陶筘質地細膩,結構緊湊,顏色深灰,口闊,壁曲,腹深。底部為圓形,下面連接喇叭形高圈腳;腹部紋飾在繩紋的基礎上,配以壹周數條相連的倒三角條紋。器的紋飾和器形,動與靜,在動與靜的反復律動中創造出流動的美感。
在商代,保存完整、紋飾精美的陶器並不多見,因為出土的器物壹直以青銅器為主,而陶器往往在非科學發掘中被廢棄或砸碎,所以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