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我國南方還是壹個地廣人稀的地區,生產落後,多采用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技術。
火耕水耨,簡單來說就是燒去雜草,灌水種稻。這在很多史籍中都有記載。
《史記·貨殖列傳》敘述西漢前期長江流域農業生產落後狀況時說道: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
《平淮書》引漢武帝處置山東災民詔令道:“江南火耕水耨,令饑民得流就食江淮間。”
過了七八百年,《隋書·地理誌》記載江南水田耕作方式時,仍然說是“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與漁獵為業”。
從上述記載來看,從漢至隋,言及江南耕作方式的《鹽鐵論·通有篇》、《漢書·武帝紀》、《漢書·地理誌》以及諸多的六朝詩文中,都用“火耕水耨”來概括這壹時期的南方水田耕作。
水田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