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炙是炮制的古稱 。炮炙又稱、修治、修事。泛指藥材的加工處理,如切飲片、炙、煆、蒸、淬等。藥物炮制,早在《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至劉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論》,是我國最早的制藥專書。炮制的目的在於:1.清除雜質,易於保存。可用洗、漂、烘、曬及陰幹等法。2.便於制劑和服用。如代赭石、磁石、牡蠣、鱉甲等,采用煆制,使質地松脆,易於研碎,有助於煎出有效成分。3.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用生姜制過,巴豆去油等。4.改變藥物性能,加強療效。如生地清熱涼血,經用酒蒸曬成為熟地後,就變為溫性而滋腎補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強,用酒制可減弱其催吐的作用。炮制總分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水制有洗、漂、泡、漬、水飛等;火制有煆、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
詳見百科詞條:炮炙 [ 最後修訂於2015/11/12 17:49:09 ***352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