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首字是斷的成語

首字是斷的成語

斷鶴繼鳧 截短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違反自然規律,辦不成的事。

斷壁殘垣 殘垣:倒了的短墻。殘存和坍塌了的墻壁。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斷壁殘璋 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象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壁。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出處: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壁殘璋裹絳紗。”

斷壁頹垣 頹垣:倒了的矮墻。坍塌的墻壁,殘毀的矮墻。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斷編殘簡 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出處: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斷長補短 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出處:《禮記·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裏,為田八十萬億壹萬億畝。”

斷脰決腹 脰:頸;決:破。殺掉頭,剖開腹。形容慘烈的死難。

出處:《戰國策·楚策壹》:“有斷脰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斷發文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出處:《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斷發紋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同“斷發文身”。

出處: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紋身的。”

斷根絕種 斷絕後代,即斷子絕孫。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八十壹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屍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斷梗飛蓬 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壹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同“斷梗飄蓬”。

出處:宋·陸遊《拆號前壹日作》詩:“飄零隨處是生涯,斷梗飛蓬但可嗟。”

斷梗浮萍 比喻漂泊不定。

出處: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斷梗飄蓬 梗:植物的枝莖;蓬:蓬蒿,遇風常吹折離根,飛轉不已。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壹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壹個世家千金小姐,弄得壹生伶仃孤苦,有如斷梗飄蓬,生死存亡,竟難預定。”

斷長續短 續:接、補。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出處:《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

斷梗飄萍 比喻漂泊不定。同“斷梗浮萍”。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祝發》:“想歸海樓船未有期,夢與飄風會,似斷梗飄萍誰可系。”

斷管殘沈 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沈,墨汁。

出處:明·焦竑《李氏〈焚書〉序》:“宋元豐間,禁長公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逾時而征求鼎沸,斷管殘沈,等於吉光片羽。”

斷管殘瀋 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瀋,墨汁。

斷圭碎璧 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同“斷珪缺璧”。

出處: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斷珪缺璧 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同“斷圭碎璧”。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二礎雲麾碑》:“余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珪缺璧,彌見珍奇。”

斷鶴續鳧 斷:截斷;續:接;鳧:野鴨。截斷鶴的長腿去接續野鴨的短腿。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出處:《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斷怪除妖 指鏟除妖魔鬼怪。

出處:明·無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賃道法驅邪斬虎。”

斷還歸宗 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如今認定我是妳失去的妹子,我認定妳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壹定斷還歸宗。”

斷齏畫粥 斷:切斷;齏:醬菜或腌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出處:宋·釋文瑩《湘山野錄》:“範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壹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斷齏塊粥 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同“斷齏畫粥”。

出處:清·馮桂芬《潘紱庭京卿五十壽序》:“少陵秋風茅屋,而有廣廈萬間之願;希文斷齏塊粥,而有先憂後樂之誌。”

斷縑尺楮 猶言斷縑寸紙。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斷縑寸紙 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壹:“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斷縑零璧 比喻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出處:葉景葵《〈忘山廬日記〉序》:“辛亥以後,會面甚稀,今得於斷縑零璧中溫其緒論,斯誠光緒以來讀書明理之君子矣。”

斷簡殘編 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編:穿簡的細長皮條。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斷簡遺編 簡:古時用以書寫的竹片。編:穿簡的皮條。指殘缺不全的古籍。

出處:唐·陸龜蒙《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壹半通。”

斷蛟刺虎 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斷井頹垣 井:指井欄;垣:短墻。斷了的井欄,倒塌的短墻。形容庭院破敗的景象。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斷決如流 如流:像流水壹樣多而迅速。決斷事務多而快。

出處:《周書·李彥傳》:“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繁,留心省閱,未嘗懈怠,斷決如流,略無疑滯。”

斷爛朝報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出處:《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斷墨殘楮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出處:明·王世貞《題俞紫芝急救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於斷墨殘楮,遂與仲溫並驅。”

斷木掘地 上古時代,斷木為杵,掘地為臼。雖粗拙,亦適用。

出處:語出《易·系辭下》。宋·黃庭堅《題王黃州墨跡後》詩:“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春。”

斷頭將軍 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出處:《三國誌·蜀書·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斷無此理 斷:絕對,壹定。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壹回:“壹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斷金零粉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風流韻事。

出處: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斷線風箏 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壹樣。比喻壹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雲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斷線偶戲 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

斷線鷂子 猶言斷線風箏。鷂子,指紙鳶,鳥形風箏。

出處:《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壹般再也不來,落得先前受用壹番,且又完名全節。”

斷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屍骸。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屍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沈埋處,好結果壹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斷袖余桃 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同“斷袖之癖”。

斷袖之寵 斷:截斷;寵:寵愛,寵幸。指男子搞同性戀的行徑,指男寵。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斷袖之癖 指男子搞同性戀的醜惡行徑。

出處:《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斷雁孤鴻 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出處: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妳壹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妳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斷雨殘雲 比喻男女恩愛中絕,歡情未能持續。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獻發》:“想春遊春,從曉和昏,豈知有斷雨殘雲。”

斷垣殘壁 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出處:老舍《鼓書藝人》九:“壹片焦土和斷垣殘壁。壹股股濃煙,火舌直往天上冒。”

斷章截句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壹段或壹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出處:《宋史·選舉誌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斷章取義 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斷章取意 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同“斷章取義”。

斷章摘句 裁斷章節,取綴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出處: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裏,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於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斷織之誡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斷紙餘墨 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出處:《宣和書·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於時,至今斷紙餘墨,人傳寶之。”

斷杼擇鄰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斷子絕孫 沒有兒子,也沒有孫子。指沒有後代。

出處:明·柯丹丘《荊釵記·執柯》:“妳再不娶親,我只愁妳斷子絕孫誰拜墳。”

斷手續玉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壹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出處:《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