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的UFO記錄是什麽?

中國古代的UFO記錄是什麽?

UFO已不算新鮮話題,其歷史可壹直追溯到古代。早在三四千年前,中國就有“飛車”的傳說,以後又有“赤龍”、“車輪”、“甕”、“盂”等描述,在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記載。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壹首詩中描繪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在往杭州赴任途中,夜遊鎮江的金山寺。當時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壹團火來。蘇東坡深感迷惑,於是寫下《遊金山寺》壹詩:“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柄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學家沈括常用“地學說”來解釋UFO現象。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壹中記載不明發光物事件:“盧中甫家吳中,嘗未明而起,墻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視之,似水而動,急以油紙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涅晃,正如水印,而光焰燦然,以火燭之,則了無壹物。又魏國大主家亦常見此物。李團練評嘗與予言,與中甫所見無少異,不知何異也。”

乾隆年間,廣東“潮州府誌”記載,明神宗萬歷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轉如輪,焰照天,逾時乃滅”。今日人們所見的螺旋狀飛行器形狀恰似記錄中的“尾星旋轉如輪”。

清代畫家吳有如晚年作品,有壹《赤焰騰空》圖,畫面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望天空,爭相觀看壹團團熠熠火焰。畫家在畫面上方題記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壹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壹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燈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壹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系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清代畫家吳有如的《赤焰騰空》圖是壹詳細生動的目擊報告。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度、飛行速度皆有明確記述。此畫約作於1892年(光緒十八年),在100多年前,世人尚無飛碟和UFO之說法,畫家顯然未能意識到,這幅《赤焰騰空》圖,竟成為今人研究UFO的壹則珍貴歷史資料。

在歐洲古代,也有關於UFO的記錄,在他們的錢幣上、繪畫上,都有明顯很像UFO的圓形不明物體。可惜當時沒有照相機,不能把目擊現場像今人壹樣真實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