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現代流行歌曲,則幾乎是壹片未經開發的處女 地.就民國肘期的文化市場來說,電影,通俗小說,流行歌曲可謂是並駕齊驅, 但在民國時期的電影及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的通俗小說都得到了重新評價和認 識之後,流行歌曲卻遲遲沒有進入文學研究者的視野.僅有少數港臺學者對此 有所涉及,如黃奇智於1978年寫作'時代曲綜論》,以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香 港時代曲為主要研究對象,兼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孫蕤'中 國流行音樂簡史:1917—1970》提供了1917—1970年(上海時期及香港時期) 的現代流行歌曲發展的大體脈絡.這兩部著作成為至今為止對現代流行歌曲研 究最為全面和深入的著作,其中黃奇智雖然偏重文學研究.可惜主要篇幅在香 港時代曲,孫蕤的著作意在述史,於文學著墨甚少,作品收錄也不多.相對而言,音樂界要比文學界更早地發掘這片領域,如臺灣學界有洪怡芳等人正在從 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研究工作.華裔音樂學博士陳峙維(SzuWei Chert)對三十至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音樂及文化特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研 究.大陸音樂學方面的學者也提供了壹些關於老上海歌星的個案研究,如'作為類型的中國早期歌唱片壹壹以30-40年代周璇主演的影片為例兼與同期好萊 塢歌舞片相比較
引言 壹,研究的緣起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詩呀曲呀,妳們說太高雅.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情呀愛呀,他們說太肉麻. 輕松的不偉大,雄壯的又可怕,莊嚴的沒有人愛它.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不開口免得人家罵,不開口免得人家罵.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壹壹《不要唱吧》 這是傳唱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壹首流行歌曲,其曲作者黎錦光,詞作者李 雋青,演唱者周璇都是解放前流行歌壇最負盛名的演創人員.中國現代流行歌曲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出現以來.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展現出驚人的擴張性,這 種吸收了西方現代音樂又糅合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新型歌曲借助廣播,雜誌,電 影等現代媒介的推波助瀾.成為風靡壹時的娛樂形式.就在當時的盛況之下,'不 要唱吧》反映的卻正是中國流行歌曲自誕生以來就面臨的尷尬,吐露了流行歌曲 創作人員和演藝人員的無奈. 二十世紀上半葉,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和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現代流行歌 曲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大中城市裏迅猛崛起,壹時蔚為大觀,卻也立即招致了來自 各個領域的批判.這壹方面是由於流行歌曲本身質量的良莠不齊,更重要的則是 由於現代流行歌曲對娛樂性的堅持和抗日及後來階級鬥爭的主流思想發生嚴重 的沖突,從而遭到了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強大壓力.文化界人士對流行歌曲作出 的"黃色歌曲",.靡靡之音"的籠統評價在很長壹段時期內主導著社會輿論,嚴 重影響了後來者的客觀性.受到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直至八十年代初期,流行 歌曲依然面對諸多輿論上和政策上的壓力,其正名的過程益顯艱辛.論述者或是 人雲亦雲,或是瞎子摸象,在沒有對流行歌曲進行全面分析的情況下,延續著幾 十年來的偏見.為了克服部分人對.流行歌曲"的偏見,爭取壹個相對平和的發 展環境,專業人士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開.流行歌曲"這個名號,而有意地 使用"輕音樂","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對含混的概念.1綜觀上世紀上 '1983年8月,文化部藝術局和音樂家協會理論創作委員會聯合召開全國輕音樂座談會,建議使用.輕音 樂"或.通俗音樂"的概念..通俗音樂"後來被廣泛使用.1986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歌 手電視大獎賽設立.通俗唱法"組. I 半葉出現的流行歌曲作品,的確存在瑕瑜互現的情況,然而這是任何文學類型的 ***有現象.當抗戰的硝煙散去,脫離了特殊的戰時氛圍,我們客觀地重新回顧那 些風行壹時卻倍受指摘的歌曲,不難發現其中閃現的光芒.當下的流行歌曲同樣 展現出令人驚訝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如此眾多的聽眾壹以青少年為主.也包括為數不少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在歌曲中緬懷他們的青春,在歌曲中宣揚 他們的理想,在歌曲中找到情感上和思想上的***鳴;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 歌詞來傳遞情緒,表達愛恨,他們隨著歌聲而落淚,而狂歡,而哀愁,而喜悅. 即便是那些對流行歌曲不以為然的人,都不能否認流行歌曲就是具備這種可以左 右聽眾喜怒哀樂的魅力.面對這壹切,我們真的可以無動於衷,不加矚目嗎? 然而學界的事實似乎又確乎如此.即便擺脫了"黃色歌曲"的惡名,流行歌 曲在秉持精英文學理想的現代主義學者那裏依然不值壹提,所謂的大眾文化不過 是為沒有什麽審美能力和只會被動接受的普通大眾提供了.廉價而容易得到的娛 樂",根本"不值得真正的或者權威的文學或文化分析"l."大眾"和.大眾文 化"就這樣被粗魯地掃到壹個他們不屑壹顧的角落,任其喧囂澎湃,都得不到壹 顆青眼.固有的文學評價體系在其中起著消極的作用,.我們長期受'經典作品' 的熏陶,始終在純文學或嚴肅文學的圈圍中周旋;我們自制了壹套價值標碼,而 廣大的各層次的讀者並不壹定承認這種明碼標價."2與此相應的還有對新的文學 研究範式的需求,3然而不論是新的價值體系還是新的文學研究範式的建立都不 是壹個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它必須對抗原有價值評判標準和固有研究範式的強 大阻力.西方後現代理論的興起讓人們看到了使大眾文學研究在理論上得以有所 憑依的希望,然而這壹理論本身所具有的鮮明的解構性質使其在.破"的方面具 有強大的沖擊力,卻在"立"的方面天生貧弱."破而不立"的後果就是大眾文 學無法掌握自己體內湧動的強勁的生命力,失去了規範和指引的力量.於是我們 看到的現狀是:在大眾文化蓬勃發展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經牢牢地占據了歌壇的 主體地位,它和它的受眾越來越自行其是,政府和文化權威的評價與指引逐漸失 去了影響力,流行歌曲不再戰戰兢兢,它囂張地彌漫在每個城市的上空,甚至飄 向山丘與農田.除了歌壇之外,流行歌曲的文本實質上已經大肆蠶食了原本屬於 詩歌的領域,搶奪了大批原本屬於詩歌的接受者.四十年代"不要唱吧","免得 被人罵"的無奈,變成了如今"偏要唱","隨妳罵吧"的桀騖.大眾和研究者卻 還在相互睥睨,各行其是,流行歌曲在文化的實際傳播領域不斷擴張,在研究領 域卻幾近空白,這種被評判為"不入流"的文藝類型,在正統音樂史和文學史中 同時缺失了.傳播之熱和研究之冷的巨大反差實則導致了兩敗俱傷的局面.在大
眾文化占據主流的時代,原本由文化精英啟蒙普通大眾的文化輻射模式完全失 效,文化權威被推下聖壇,現代主義者眼中沒有"主動性"的大眾用出人意料的 堅決對抗著來自所謂精英的灌輸.這就意味著如果精英文學失去對市場的適應能 力,它將無力撼動現實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它所標榜的拯救文學,拯救社會, 拯救人類精神的偉大責任將無從落實.所以壹味標榜清高,只能是堵死了耪英文 學和大眾文學對話的渠道,失去了從大眾文學中借鑒獲得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 機會.對於現代流行歌曲來說,如若始終得不到理性批評的幫助,它的發展和提 升也只能是在黑暗中茫無頭緒地摸索,或者永遠找不到光明的出口,或許在黑暗 中留下太多本可以避免的傷痕. 如果我們願意打開視野,走出文學等級制度的牢籠,坦然地面對這個多元化 的文化世界.就不難發現流行歌曲雖然在文化產業化大批量復制的局面下出現這 樣那樣的問題,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義同樣也是清晰可辨的.'詩大序》日:.情 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而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見歌曲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主要形式,人性又總是相通 的,歌曲流行的根本原因無非是其中表達的情感的普遍性.正因如此,我們又怎 能懷疑為那麽多人所鐘情的流行歌曲唱響的正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心聲,是他們心 中真情的流露?!且唯有準確而充分地言說了這份情感,歌曲才可能被更多的人 所認同和喜愛,才可以引起歡愉,哀慟,惆悵,黯然等種種情緒的反映.因此單 憑流行歌曲流露出來的真實情感以及.處於感情的根底裏的人性"1,就值得將 它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 二,流行歌曲的定義 名不正則言不順,在對流行歌曲進行理性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嫠清概 念上的混淆,明確其所指. 對於現代人而言,"流行歌曲"2是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人們不難理解其所指 的音樂類型,也可以相當輕易地將其與民歌,藝術歌曲等門類相互區分,並且輕 易地列舉出各自熟悉的流行歌曲作品,然而當我們試圖為它找壹個明確清晰的定 義時,卻發現紛紜復雜,莫衷壹是.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誕生至今,中國現代 流行歌曲曾出現過.家庭愛情歌曲",.時代曲■"黃色歌曲","輕音樂","通俗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P3. 2本文主要以流行歌曲的歌詞為對象,進行文學研究.為避免和.流行音樂"中的器樂作品混淆,本文采 用.流行歌曲"壹詞,但前人研究中有以.流行音樂"來指代流行敢曲,若不至產生歧異,論述中不再另 行指出. , 歌曲","城市民歌","大眾歌曲"等好幾個不同的稱謂,這些名稱在日常言談甚 至在專業論述中都被隨意地使用,導致了相當程度的混淆,其中"通俗歌曲"壹 詞影響最為廣泛.實際上.通俗歌曲"所涵蓋的內容要遠遠大於"流行歌曲"本 身.'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稱:通俗音樂泛指壹種通俗易懂,輕松活 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 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將通俗音樂界定為和"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傳 統的民間音樂"並立的壹種音樂類型,指涉相當廣泛,除了指明歌曲的語言和音 樂水平及輕快活潑的風格之外,幾乎沒有明確的特征描述.采取這種內涵模糊, 外延不明確的"通俗歌曲"概念正是音樂人士的策略,恰符合當時為流行歌曲發 展尋找合理性的目的.實質上,流行歌曲是在"通俗歌曲"這壹寬泛概念之下, 借助通俗歌曲內部其它受到輿論和正統批評者肯定的歌曲門類(如群眾歌曲,藝 術抒情歌曲等)而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我們現在所說的.流行音樂"壹詞直接來源於英語.popular叫sic"(pop music),.popular"有"通俗的","大眾的","流行的"等含義.狹義的流行歌 曲定義來自西方,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色彩和社會歷史背景:西方的流行歌曲發 端於美國,吸收了歐洲移民和非洲黑人的音樂,因此也帶上了美國這個移民國家 的特征:"音樂語言的世界性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和現代都市生活帶來的大眾 音樂娛樂和消費方式是現代流行音樂最本質的特征"1.於今在《狂歡季節>壹 書中借用奈特爾和彼得·曼紐爾為西方流行音樂所下的定義,大致概括出流行音樂的如下特點2: 1,它首先起源於城市,並以城市聽眾為取向; 2,它與本民族的藝術音樂有風格上的聯系; 3,至少在20世紀,它的傳播主要通過電臺和唱片,錄音帶等大眾傳播工具; 4,流行音樂是傾向於通俗娛樂的音樂; 5,流行音樂實行明星制: 6,曲目的快速更新是流行音樂的典型特征,傳播工具竭力使人們對壹位流行歌 星的新作品繼續產生興趣. 從這壹定義可以發現,.流行歌曲"是壹種綜合藝術,現代化的傳播方式和 生產方式又給它添加了許多技術性的內容,試圖給這壹事物下壹個明確而可以被 普遍認同的定義常常會有漫無邊際的茫然和徒勞無功的無力,音樂學,社會學, 經濟學,文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者會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從文學研究的角度 來看,如若以歌詞為本位,暫時不考慮音樂和純粹技術性層面的問題,中國現代 流行歌曲雖然是在西方流行歌曲的直接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但同時又具有自己鮮 .金兆鈞'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人民音樂出版杜2002年版,PI¥. 2於今'狂歡季節——流行音樂世紀腿風',廣寡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51. 4 明的中國特色.立足於此,我們在考察流行歌曲(以歌詞為主)的時候可以總結出如下壹些基本屬性: 第壹,通俗性.流行歌曲是壹種大眾文化形式,它所面對的受眾並非在音樂和文學方面具有專業修養的精英知識分子,而是人數更為龐大,教育水平參差不 齊的普通百姓,因此它的旋律和歌詞都必須通俗易解,符合廣大受眾的欣賞能力, 這是流行歌曲可以廣泛傳播的基本前提,也是流行歌曲長期以來廁身通俗歌曲之列的主要原因. 第二,娛樂性.'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也是歌曲1)"風"的傳統,載道 功能成為詩歌價值的體現,通過詩歌可"觀風俗,知得失,厚人倫,美教化", 各個時代的歌曲幾乎無壹例外地會涉及教化或政治功能,流行歌曲同樣如此,但 它首先以娛樂為主要目的,用以滿足人們的娛樂消遣需求,強化審美和娛樂功能, 而淡化政治和教化色彩,因此內容上"言情"多於.載道",形式上輕松勝於莊 重.娛樂性正是流行歌曲受到非議的主要原因之壹,卻也同樣是流行歌曲之為流 行歌曲的最基本特征. 第三,商業性.流行歌曲誕生與消費市場有牽扯不斷的聯系,它是壹種文化 娛樂產品,創作,表演,制作,傳播,宣傳等每壹個環節都滲透著商業氣息:其 創作動機是作品因流行而獲利,借助商業的力量增加傳播途徑,擴大傳播領域. 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情況的制約,商業性的表現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但歸根結底,其本質在於流行歌曲作為文學消費品的這壹特點.文學既然成為商 品就必然受到商業發展的影響,為商業操作手法所控制,被商業消費需求所左右, 因此也決定了它"媚俗"的特點.流行歌曲的市場不論如何變化,創作者都會主 動追趕潮流,盡可能地迎合消費者需求(這方面的最高境界亦即真正的商業成功 是創造和引導潮流),以此獲得更多的利潤.商業盈利的需求刺激了流行歌曲的 創作和傳播,當然商業的急功近利也可能會對流行歌曲產生負面的作用. 第四,市民性.和民歌不同,流行歌曲是隨著城市發展而出現的文化產物, 以城市為主要傳播空間,它的產生和發展都依賴於商業都市中廣大市民階層的文 化消費需求,以市民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市民趣味為主要取向,表現都市的 生活百態及市民大眾的心理感受,具有鮮明的都市特征,在題材,情調,語言等 方面均有所體現.此外,與城市的特點相應,流行歌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開放 性,追求新奇和時尚,呈現出多變,多產,多元的面貌.因此流行歌曲的產生必 然是在城鄉人群的生活出現明顯差異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和壹般的通俗性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