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由原吉林師範學院(1906年清政府創辦,省立院校,中國第壹批師範院校)歷史系和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組建而成,經歷了30余年的發展歷程,傳承了吉林歷史師範教育百年光榮傳統。
第壹階段:吉林歷史師範教育發軔初興時代(1872~1978)
1872年(清同治十壹年),吉林府始建崇文書院,開設經史學課程,首開吉林地區正規官辦歷史學教育先聲。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書院創建吉林省立初級師範學堂,講授新史學理論。這就是中國第壹批、吉林省第壹所以培養師資為目標的新式學校,可謂實施中國師範教育之伊始,開中國師資培養之先河。以後,吉林省立初級師範學堂幾易其名:1911年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吉林省立第壹師範學校。東北淪陷時期(1931~1945年)改名吉林師道學校,設文史系。1945年光復後,又恢復吉林省立第壹師範學校。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師範學校獲得新生。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吉林省立第壹師範學校前後43年的艱苦歲月,始稱吉林師範學校。1952年8月遷到江南(現吉林二中校址),修建歷史系教研室、辦公室,並開設教室。1951年~1958年、1959年~1961年,兩度擴建為吉林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1959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稱吉林師範學校。1961年後升格為吉林師範學院。1966年7月,吉林師專與四平師專合並,仍稱吉林師範學院。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沖擊,招收工農兵學員。
第二階段:復興後的吉林師範學院歷史系時代(1978~1999)
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吉林師範學校恢復為吉林師範學院。設置了歷史專業(專科)。1984年6月成立的吉林師範學院古籍研究室。1985年6月改建為吉林師範學院古籍研究所(是全國高等學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委員會在吉林省設立的古籍整理與研究協作體),同年單獨成立歷史系(專科)。1989年升格為本科專業。李澍田、刁書仁等曾任歷史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衣興國等曾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長。 李澍田先生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與東北師範大學薛虹教授合作或獨立主編《長白叢書》《長白學圃》《中國東北通史》等學術期刊或著作。 到1999年,吉林師範學院歷史系已建成壹所國內學術水準較高、學科體系比較健全、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門類系別。
第三階段:北華大學師範人文學院歷史系時代(1999~2007)
1999年9月10日,北華大學組建後,成立師範人文學院(包括文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語學院等),重新設立歷史系、歷史教育學專業,並於同年12月成立北華大學古籍研究所。2001年8月,歷史學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人文學院將歷史系改稱為“社會歷史文化系”,張林副教授創辦、分管社會學專業。該系成為歷史文化學院前身,設歷史教育學專業、社會學專業,胡黎霞、張林曾任系主任,陳陶然(分管歷史師範專業)為系副主任。2004年5月,古籍研究所改建為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2007年1月,東亞中心被評為吉林省第壹批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第四階段:北華大學建院以後時代(2007~至今)
2007年2月,北華大學成立歷史文化學院,趙誌剛副研究員(相當於副教授)任黨委書記, 博士生導師王景澤教授任院長。 歷史文化學院組建後,設立歷史系、歷史學(師範)專業,社會學專業分離出來並歸入政法學院(現分為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專業屬法學院)。2009年,北華大學任命東亞中心主任鄭毅教授兼任歷史文化學院院長,2010年,任命劉亞麗為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宮炳成為副院長 ,王雪梅為歷史系主任 。2012年5月設立歷史學(歷史文化產業管理方向)專業,同年7月,該專業方向開始招生。2014年5月,學院投入巨資從韓國、日本等國引進珍貴歷史資料與文獻書籍,資料庫裝備了先進的自動程序數控儀器設備,並進行全方位教學質量改革。5月27日,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首份2014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 北華大學的世界史專業被評定為2014年中國三星級學科專業,是三星級學科被定義為“中國知名學科專業、中國區域壹流學科專業。” (2014年中國各地區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是為了滿足全國高考考生及家長了解中國兩岸四地各省市區高校綜合辦學實力和學科專業建設水平的需求,旨在為2014年我國兩岸四地高考考生選擇報考高校、挑選學科專業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