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可分為五個主要的次方言:(1)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話;(2)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語;(3)以莆田話為代表的莆仙話;(4)以永安話為代表的閩中方言;(5)以建甌方言為代表的閩北方言。其中以閩南話影響最大。
閩南話也叫閩南話,也有人叫河洛話或福佬話。早期以泉州話為代表,現在以廈門話為代表。但是泉州方言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閩南早期劇種梨園戲,至今仍以泉州方言為標準音。
閩南話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是指福建南部和臺灣省所講的閩南話;廣義上指福建南部、臺灣省及其他壹些地區和國家所說的閩南語。世界上說閩南語的人有6000多萬,分布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可見,閩南語是壹種超越地域界限、省界和國界的漢語方言。根據其廣泛的閩南語,具體分布如下:
閩臺片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的廈門、泉州、漳州、大田、尤溪,西部的龍巖、漳平,以及臺灣省的大部分地區,如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桃園、苗栗、基隆、南投、屏東、彰化、花蓮、嘉義、宜蘭、雲林、臺東、新竹、澎湖。用戶人口近3000萬。
潮汕片
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的汕頭、潮州、澄海、潮安、饒平、南澳、普寧、惠來、潮陽、揭陽、揭東、揭西、六合、汕尾、陸豐、海豐等市縣。早期以潮州話為代表,現在以汕頭話為代表。用戶人口超過654.38+00萬。
雷州片
主要分布在廣東南部雷州半島的湛江、海康、徐聞、濉溪、連江、茂名、吳川、電白等縣市。以海康話為代表。用戶人口超過400萬。
海南片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海口、瓊山、文昌、屯昌、瓊海、定安、萬寧、澄邁、昌江、東方、樂東、綠水、白沙、崖縣、保寧、瓊中、臨高、丹縣。早期以文昌話為代表,現在以海口話為代表。用戶人口超過400萬。
港澳電影
分布在香港和澳門。有幾十萬用戶。
外國電影
華僑華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人口至少有654.38+00萬。估計亞洲、歐洲、美國其他國家說閩南語的華僑華人數量不算少,受數據限制無法做具體統計。
此外,浙江溫州、蒼南、平陽、泰順、洞頭等縣市約有654.38+0.4萬人講閩南話。江西廣饒、廣豐、玉山等市縣約有40萬人講閩南話。廣西柳州、平南、平樂、陸川等市縣有近30萬人說閩南話。四川和江蘇的壹些地方,閩北的福鼎、霞浦,閩中的永安、三明、沙縣也說閩南話。
閩南語的形成是語言學家和學者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也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雖然對閩南語形成的早晚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認為主要是社會分化和民眾遷徙形成的。據考證,漢代以前,閩南這壹帶生活著壹個閩粵少數民族,和福建其他地區壹樣,很少有中原漢族人踏足這裏。中原漢人大規模進入福建,是“五亂中國”之際。晉朝永嘉二年(308),由於戰亂,中原壹片混亂。為避戰亂,“似福建八家”(《三山》)。這次進入福建的漢人,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閩江下遊、晉江流域。據三山記載,晉江縣分封時(282年),有3800余戶,65438余人+0.8萬人。永嘉起義後,人口增加了壹倍多。這時,漢族已經成為福建居民的主體。這些漢人從中州(今河南)帶來的漢語,應該是閩南語形成的基礎,反映了隋唐以前漢語的特點。中原漢人第二次大規模進入福建是在唐五代之後。669年,唐朝從光州固始縣(今河南)派出以陳政、陳元光為首的123名將領南下“征夷”。這批漢人後來定居閩南,開發漳州。他們在7世紀帶來了中州方言,反映了隋唐時期漢語的特點。唐朝末年,中州的王超、王率領大批兵馬進入福建,然後在福建稱帝。他們帶來的10世紀的中州方言也對包括閩南語在內的福建方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到了唐末五代,這些多源多層次的語言特征已經整合成定型的閩南語系統。宋代以後,閩南語傳到廣東,流傳到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島,有的在海南島登陸。臺灣省和福建省壹水之隔。早在唐宋時期,漳州沿海地區的人們就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省。明清時期,大量民眾前往臺灣省旅遊,尤其是鄭成功到臺灣省後,將閩南語和閩南語風俗帶到了臺灣省。顯然,閩南是閩南語的發源地。
由於閩南語中保存了很多古漢語,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些“活化石”對中國古音的構建、古籍的解讀、中國歷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比如錢大昕關於古漢語語音的論斷,比如“沒有輕唇音”“沒有舌音”,在閩南語中都可以找到。因此,閩南語壹直受到國內外語言學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