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失蹤的原《永樂大典》是壹個又壹個謎,甚至有學者稱之為“中國圖書史上最大的謎”。學者們各持壹端,或深埋在明朝嘉靖皇帝的陵墓裏,或被李自成焚毀,或不知去向。
關於原作的下落,壹般的說法是它毀於幹青宮的大火。公元1797年,也就是清朝嘉慶二年,紫荊城突發大火,幾乎燒毀了整個幹青宮。原永樂大典當時在藏語清宮,不幸毀於這場大火。
但在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對宮中藏書進行了清理,將所有的珍本書籍和記錄整理在壹起,編成《天祿林朗書目》。永樂大典是圖書中的龐然大物,有壹萬多冊。如果真跡在乾隆宮,是極容易被發現的。它怎能不被編入《天錄·林朗書目》?
乾隆年間,編輯《四庫全書》時,因為想參考《永樂大典》,所以在宮內外都查了《永樂大典》。當時有人懷疑,康熙年間,有人經常在皇家圖書館看這本書,可能拿走參考,未能歸還。因此,甘龍下令進行訪問,但沒有人被發現。
如果當時真跡存放在乾隆清宮,又何必去江浙找復制品呢?從這個角度來說,既然乾隆、清朝時期真跡毀於大火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那麽在清朝以前真跡會不會失蹤呢?
關於原作消失的第二種說法是,它毀於明末,即被李自成燒毀。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占北京。剛剛稱帝的李自成,因為難以抵擋來勢洶洶的清兵,匆匆離開了北京。臨行前,他把怒火發泄在首都的宮殿和城樓上,並下令放火焚燒。在這樣壹個亂世,沒有人會關心壹本書的存在和命運。原來的永樂大典此時是否已經完全無聲無息地化為灰燼?但這種說法在史書中沒有記載,也沒有真實的證據。
雖然眾說紛紜,但永樂大典真跡幾百年來從未出現卻是不變的事實,所有的正史和野史都找不到關於真跡的準確記載。
因此,有學者提出,要解開《永樂大典》原作之謎,要從歷史上最後壹次準確記載開始,也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出殯期間。
據史料記載,嘉靖皇帝死後三個月下葬。此時是隆慶元年三月,壹個月後,新皇帝表彰了《永樂大典》抄本的復抄者。按照邏輯推理,抄寫完成的日期應該在四月之前,這樣嘉靖皇帝下葬和《永樂大典》抄本重錄的時間就很接近了。而且從這個時候開始,原來永樂大典去的地方突然被人聽到了。嘉靖的葬禮和真跡的失蹤幾乎同時發生,真的是巧合嗎?
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但發生過的事實只有壹個。如果所有這些猜想只是揭示了唯壹的歷史事實,如果明朝嘉靖皇帝是原永樂大典消失的幕後主謀,那麽壹個值得我們關註的問題是,他真的把原永樂大典帶到了自己的陵墓裏嗎?
當然,原來的永樂大典是和嘉靖皇帝壹起葬的。這個猜想只能是永陵地宮開放前的理論假設。消失了幾個世紀的原永樂大典,或許還有更多未解之謎,等待人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