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玄學貴無論創始人之壹。與王弼並稱於世。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何晏是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並收養晏。晏少時聰慧過人,得寵於曹操,被視若諸公子。何晏後來娶金鄉公主為妻,賜爵為列候。魏文帝時,晏無所事任,明帝時亦不見用,至齊王芳正始初,他依附曹爽,遂進為散騎待郎,遷侍中,不久又任吏部尚書。正始十年(249 )曹爽事敗,何晏等同時為司馬懿所殺。
《三國誌》載,何晏“好老莊言,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十篇”。但多已散佚,至今保留完整只有
《論語集解》和《景福殿賦》。《列子》張湛註保存了何晏《道論》、《無名論》的佚文,其中《道論》可能是《道德論》的壹部分。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第39卷中還錄存了何晏的其余佚文。
何晏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晉人在評述何晏、王弼思想時說:“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
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晉書》)。何晏在《道論》中曾明確表述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何晏對《老子》、《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
何晏,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生年似在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前後,卒於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三國時期玄學家。
何晏是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尹氏,並收晏為假子,頗得曹操寵愛,後賜金鄉公主為妻。何晏以美儀稱於世,《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記載:“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另有貶辭說他好修飾,耽情色,服五石散,聚浮華客。晏性驕矜,故為文帝所惡、長期不得任用。及正始初,曹爽執政,何晏方得重用,擢為散騎侍郎,遷侍中、吏部尚書。晏為尚書時又有黨同伐異,輕改法度,強占國家財富等惡名。正始十年(249),何晏因佐曹爽秉政事敗,與爽同被司馬懿誅殺。何晏少時即以才秀知名,好老、莊,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與王弼並稱“王何”,魏晉玄學家代表人物之壹。他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其著述完整存於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賦為主,散文多是哲學、政治論文,如《無名論》、《無為論》、《韓白論》、《冀州論》等。賦今僅存壹篇,即《景福殿賦》,魏明帝曹睿在許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賦。賦分三部分,先述興建緣起,中間壹大段寫宮殿規模、結構、環境、裝飾,並從寫政治、人事相結合的角度,解釋其象征性含義,末尾則按照勸百諷壹的傳統寫法,說了壹些正面的道理。此賦與東漢王延壽所撰《魯靈光殿賦》,同為描寫宮殿辭賦的名作。何晏亦能詩,劉勰評之為“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第六》),今僅存三首,已難窺其全貌。
http://www.tocatch.info/zh/浣曟檹.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