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的歷史傳說源自於中國的古籍《荊楚歲時記》。
根據該書記載,有壹個神話故事講述的是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的過程。張騫在沿黃河向西行走數月後,據說在壹個名為黃河源頭的地方遇到了織女,並被她熱情地招待。為了表示感謝,織女贈給張騫壹塊稱為“機石”的物品。張騫攜帶這塊石頭返回長安並向漢武帝報告了他的發現。
從此以後,就有了黃河源頭與天上銀河相通的說法,即黃河的水實際上是由天上的銀河落入人間的。然而,這些描述應當被視為神話而非事實。實際上,科學家們通過地質學和地理學的考察,已經確定黃河的正源是位於青海省的約古宗列曲?。這個結論是通過多方面的證據得出的,包括地質地貌特征、氣候條件以及水文數據等因素。
書評
《荊楚歲時記》
通過《荊楚歲時記》我們可以追尋許多節日的發展演變軌跡。宗懍在《荊楚歲時記》序言中謂:“率為小記,以錄荊楚歲時,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余事。”在《荊楚歲時記》所記載的20余種歲時節日習俗中,有些是漢代沿襲下來的,如元日賀尊,臘日祀竈;也有些是首次見於《荊楚歲時記》所載,如四月八日香水浴佛,七月十五營盆供佛。
即使漢代沿襲下來的節日習俗中,其隨時代變遷所發生的演變也有許多是首次見於《荊楚歲時記》中,如臘日驅儺由方相氏改為“金剛力士”。所記載的節日中,有些流傳,如元日、端午、重陽、除夕等;有些則已經消失。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荊楚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