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膨脹簡介

膨脹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總結4小兒腫的病因病機5癥狀6小兒腫的分類7小兒腫的辨證分型7脾虛證7.1小兒腫腎虛證7.2小兒腫氣滯證7.3小兒腫的辨證分型8小兒腫。治療9參考附件:1治腫方,2治腫中成藥,3治腫相關藥物,4治腫穴位,5治腫古籍,1拼音zǐ zhǒng。

2英文參考妊娠期水腫【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先例期間水腫[湘雅醫學詞典]

3.總結疾病名稱(妊娠期水腫[1],妊娠期水腫[2])。又稱妊娠腫脹[2]。是指妊娠中晚期以四肢水腫為特征的疾病[2][1]。從醫學入門。腫子俗稱琉璃胎[3]。

4子宮腫脹的病因病機:妊娠第五或第六個月,胎體越來越長,由於脾腎陽虛,運化失職,水濕溢盛,流至最後四個月[3]。

主要是脾腎陽虛,懷孕後更加不足。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腎陽虛不能溫煦脾陽,也不能溫煦膀胱,水路不利,溢於皮膚,引起腫脹。再加上胎氣郁結,氣滯,水濕不改,也就成了腫,所以腫多是脾虛腎虛,氣滯所致。

(1)脾虛、孕婦氣質弱,或吃多了受涼;內傷脾陽,脾虛失職,不能限水,水濕不退,四溢之末即為膿腫。

(2)腎虛賦腎虛,命火不足。懷孕後,胎兒阻滯氣機,妨礙腎陽的運用,膀胱氣化失職,不能化氣為水。而腎是胃的關鍵,腎陽不散,不利於關門,水泛而腫。

(3)氣滯多愁,氣滯不順。懷孕第四個月以後,胎體越來越大,阻礙了氣滯的升降,從而引起氣滯脹氣。

5孩子腫脹的癥狀是雙足水腫,遍布下肢,逐漸擴散到全身。頭面部浮腫,小便短[3]。

6小兒腫脹的分類懷孕後,四肢的腫脹稱為“小兒腫脹”。根據腫脹的部位和程度,有、子腫、皺腳、脆腳等名稱。

7例子宮肥大的辨證分型7.1例子宮肥大伴脾虛證(妊娠紋伴脾虛證[2])是指因妊娠加重,胎體增大而致脾虛,阻礙中焦,運化不利,水濕不通,臨孕肢腫,皮薄亮。據其稱,精神抑郁、面色晦暗、氣短、口淡、腹脹滿、大便稀、舌質輕胖、邊有齒痕、苔白或膩、脈緩滑為常見癥狀[4]。

7.2胎衣不下腎虛證[2]指腎陽不足,溫不利,水濕瀦留,皮膚泛溢,孕婦面部尤其是下肢腫脹,心悸氣短,腰酸背痛,四肢冰涼,舌淡苔白濕,脈沈。

7.3胎衣不下氣滯證[2]指氣滯,升降不足,清陽停滯,濁陰郁結,孕肢腫脹,眼睛漸伸,膚色不變,胸悶,脅肋脹滿,頭暈疼痛,舌淡。

8.辨證論治脾虛患者脾腫大,伴有疲乏無力,腹脹悶悶,留便溏,治脾活血,只能用全盛白術散[3]。

對於腎虛,腰膝酸軟,手腳不溫。宜溫陽化氣為水,用五苓散。有胸悶、脅肋脹滿者,以上應加陳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