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原來與現代相比,古人的化妝品也毫不遜色

原來與現代相比,古人的化妝品也毫不遜色

想必現在的女孩子們都對琳瑯滿目的化妝品愛不釋手吧?發展到現如今化妝品的種類和數量已經有相當規模了,美妝產業也蓬勃發展。那妳知道化妝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嗎?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據說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古代女子會把柳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當然,最早記載的畫眉材料就是黛。

妝粉

屈原的《楚辭·大招》中有“粉白黛黑,施薌澤只”的詩句,由此可見,粉黛應該分為黑白兩色,《齊民要術》中記錄初級妝粉的制作。妝粉以大米或栗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研磨、沈澱、暴曬等步驟,刮去表面浮土,成品稱為“粉英”。大米質地的“粉英”粘性不足,容易掉粉,而粟米制成的“粉英”,更有粘性,使用時加入香料,美白增香,壹舉兩得。

胭脂

胭脂,古稱“閼氏”,是面脂和口脂的總稱,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腮紅和口紅,源於商代。它是用壹種名為“紅藍”的植物調配的。這種花朵含有紅和黃兩種色素,在石缽中反復杵槌後,瀝去黃汁,制成紅色染料,經過陰幹處理,形成脂膏。

染發膏

《博物誌》卷四和《外臺秘要方》中所記錄的以胡粉和白灰進行染發外,在古代還會使用壹些草藥制成用於染發的化妝品。古籍上有許多關於染發的記載,比如說《漢書·王莽傳》的: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須發。《菽園雜記》的:“陸展染白發以媚妾,寇準促白發以求相。”

面膜

古時的豪門貴族還流行敷面膜,我大唐的太平公主就是面膜達人。她命人在農歷三月時采集桃花研磨,配合烏雞血調和成膏狀,據說這種面膜有美白皮膚的效果。

花鈿

花鈿是古時女子們貼在額頭上的裝飾,以紅色居多,還有綠色和黃色。“對鏡貼花黃”

說的就是花鈿。形狀多樣,有花鳥,魚獸等等,可謂是新穎十足。花鈿的來源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此,花鈿又被叫做“梅花妝”,在隋唐時期風行壹時。

面靨

面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壹種妝飾 , 也稱妝靨。起初並不是為了妝飾, 而是宮廷生活中的壹種特殊標記。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禦幸,即在臉上點上小點,稱為點痣,也叫點“的”,女史見了,即不用列名,後來逐漸成為壹種妝飾,而專門在嘴角邊所點的,即是面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