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敬主張書法要“變”,變就是創新。他闡述了後世書法和先賢書法“以筆求簡,以字求和,終成俗人”。他的著作《凱發溯源》卷帙浩繁,有14卷,目錄為1卷。顧名思義,他在探討凱發的起源,也在探討書寫的變化,書法的創新。“顧對李的鑒定是按韻分章的,很好找,但不足以看出八法之變。”“北朝有唐碑,亦有碑之體魄。那些不得不被允許進出的人,可以擅長各個家族的長處。如果做壹個北朝的詞,做壹個唐朝的詞,怎麽重新組織?這本書想讓學者了解書法的變化。”楊守敬在這本書中多次論述書法的變化,字裏行間自然溢出創新意識。歷代書法家總結說,書法要有新的造詣,必須具備“三要”,即壹要有才,二要多看,三要多寫。楊守敬在肯定前人三要的同時,又加了兩要,就是高質量。他認為“高質量就是文筆優雅,不落俗套”,“壹個人要學會富有,胸懷寬廣,字裏行間自然溢出”。應該肯定,這是他幾十年來對書法和生活的理解。
楊守敬先生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素質很高。第壹,他投身藝術,無心仕途,痛恨統治人民的當權派。曾被禮部推舉為安徽霍山縣令,因“強詞奪理不容薄書”而拒任。袁世凱竊得大總統後,為籠絡民心,聘其為顧問,參政議政。他拒絕去北京上任,因為他“老得不成山”。二是補貼鄉鎮,體諒百姓。第三,我熱愛我的祖國。在中國期間,我買回了大量流失到日本的日本古典文化書籍,其中不少是遺孤,為保存日本文化典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