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身歷史的雅加達
雅加達的熱帶氣候炎熱潮濕。在我看來,乘坐空調公交快線(BRT)由南向北穿越雅加達市中心是最愜意的旅遊,壹路上妳似乎在瀏覽著壹部從現代推溯回古代的印尼史書。
沿著雅加達市區中心繁華的蘇迪曼將軍大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矗立於兩邊,這些富麗堂皇的銀行、酒店、商業中心象征著印尼建國五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以及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壹度成為亞洲“四小虎”之壹的國家輝煌。然而放眼眺望,也可以註意到,依附於成就和輝煌背後的便是大片貧困、灰暗、雜亂的棚戶區。街道的行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車水馬龍,摩托車陣陣轟鳴,川流不息,可以感受到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東南亞第壹大城市的擁擠,現代城市的喧鬧、堵塞、汙染難以幸免。
建於1962年的亞洲運動會紀念碑圓形廣場映入眼簾,這是蘇迪曼大道與胡斯尼·坦林大道的分界線,也是雅加達經濟中心區與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區的分隔線。坦林大道兩旁,分布著國家議會、財政部、外交部、國防部等政府部門,還有多國駐印尼大使館,清真寺和伊斯蘭教中心。
再往北行,便到了開闊的獨立廣場。這裏承載著印尼光輝燦爛的文化史以及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的政治史。廣場西側是國家博物館,1868年建成,收藏了珍貴的文物、古籍和民俗工藝。廣場東側高聳著民族獨立紀念碑,大理石結構,塔底是紀念印尼獨立歷史的博物館,塔頂則為35公斤純金打造的火炬雕塑,意指獨立精神,金火炬在陽光下金碧閃耀。它是印尼反抗殖民統治獲得民族獨立和國家統壹的標誌,又由於它是印尼第壹任總統、“建國之父”蘇加諾設計,因此別具歷史意義。
離開獨立廣場,開始轉入雅加達的老城科塔區,約占1.3平方公裏。草鋪街(Glodok),是荷蘭統治時代形成的唐人街,歷盡滄桑。1998年前聚居此地的華僑最多時達10萬人,至今仍是舊城中最熱鬧的街區,但有點雜亂無章,街區中間廢棄的老運河淪為了臭水溝,街道兩邊的二三層樓房有的仍留著1998年印尼排華動亂中被焚燒過的痕跡,已人去樓空。
老城區最北面的濱海地區,曾是荷蘭殖民者政治、經濟、文化堡壘。經過荷蘭長達350年的殖民統治,荷蘭時代的遺留建築依稀可見,但多數已隨歲月殘舊敗落而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站立於以印尼民族英雄法塔希拉命名的廣場中心,環顧四周,仿佛可以親身體會到荷蘭殖民時代的歷史氛圍。荷蘭總督府,鵝卵石鋪成的廣場,廣場中央的斷頭臺,老郵局,老火車站,巴達維亞大教堂,瞭望塔……往廣場北部行走,通向巽達加拉巴帆船古港,被修飾過的“印尼海洋博物館”便是當年的荷蘭大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