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歷程來看,詞最初出自歌伎樂工之手,是歌伎樂工取悅宮廷權貴和市井階層的壹種表演形式。
後來文人加入了詞的創作,詞的格局和境界大大提升,但最初,文人們也只是把它看作“剪紅裁翠、樽前花下”的消閑品。
比如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雖然在詩文上反對浮艷艱澀、倡導平易流暢,但在詞的創作方面,他也脫去了儒家“莊重”的面具,創作了不少女性題材的婉約詞作,而且幾乎每壹首,都寫得情深義重、繾綣婉約。
婉約詞會在後來很長壹段時間內成為詞壇的主流,不是沒有原因的。它既可以用大眾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形式,去細致刻畫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註的情事,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也可以滿足文人歌以詠誌、借物抒情的內在需求。因此,不管是當時的普通百姓還是文人,對於婉約派的流行,都是樂見其成的。
歐陽修的《訴衷情·眉意》,準確地表現了婉約詞的特點。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上闕第壹句“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
“呵手試梅妝”,詞人以素描手法勾勒出壹幅圖畫:女主人公於冬日清晨臨鏡梳妝。
“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梳妝,表現出歌女日常生活的艱辛。
“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主人公的嬌怯。
幾個場景切換卻生動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的生活場景。
結尾三句,以“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女主人公無法獲得幸福生活、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只能將美好年華浪費在陪人歡笑上,無法把握自身命運的淒苦和悲涼。
通覽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專制,充分體現了詞人對底層人民的悲憫。
歐陽修用心去感受貧苦人民的生活,用詩詞反映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此詞令讀者動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