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指什麽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指什麽

論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成因標簽:

雜談? 摘要: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是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形成離不開四點重要因素,即盛唐土壤的哺育、屈原楚辭的影響、道教思想的支配以及詩人奇特的人生經歷。

關鍵詞:李白;浪漫主義詩風;成因;盛唐土壤;屈原楚辭;道教思想;奇特人生

李白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風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詩風個性張揚、雄奇飄逸、有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氣勢。李白的詩歌主觀色彩濃厚,要入京求官就高調地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常用大膽的誇張和驚人的幻想來表達他噴薄而出、壹瀉千裏的感情。如《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高度誇張的比喻,贊嘆飛瀑從高處騰空而下的壯觀的景象,也展現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氣概。

在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與各個時期的詩作之後,筆者認為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點重要因素:

壹、盛唐土壤與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詩歌也不例外。李白在詩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是與盛唐的土壤密不可分的。換言之,唐朝的政治、經濟全面繁榮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氣象是李白浪漫主義詩風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特定的時代孕育著特定的氣象——政治上的開明、文化上的博大包容,使得大唐帝國孕育著壹種樂觀、自信與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李白就是生活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所謂 “時世造英雄”,當時的文化氛圍,正是李白得以成長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的精神,個性張揚的氣質,雄奇飄逸的詩風,特別是他那吞吐天地的氣勢,無疑就是唐朝政治經濟全面繁榮昌盛在精神領域的真實寫照。風格是時代的產物,可以說李白浪漫主義風格正是盛唐氣象的反映。

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形成與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著必然的深刻的聯系。繁榮昌盛的社會帶來了文學百花齊放的美景,造就了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朝詩歌中不同思想傾向的表現、不同題材領域的發展、聲律的運用、語言風格的創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種廣闊的文化空間和自由的文化氛圍對盛唐詩人的心理和氣質上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李白重傳統,更勇於創新,善於吸取諸家精華,這不僅對他的詩歌的思想內容有著深刻的影響,並且對他詩歌的語言風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如陳子昂掃蕩齊梁詩風的文學改革就對李白影響極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學主張正是陳子昂文學革新的深化。

李白終其壹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於是壹朵最絢麗的浪漫主義文學奇葩,適時地開放在盛唐肥沃的土地上。

二、屈原楚辭與李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風

屈原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洋溢著熱愛祖國、忠於理想的激情,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象,其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創作風格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李白毫不隱瞞地表達了對屈原的追慕,詩曰“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在《代壽山孟少府移文書》壹詩中寫道:“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可見其早晚之年都不離懷才報國之思。就創作思想而言,李白與屈原的積極浪漫主義風格,毋庸置疑,是壹脈相承的。

在李白的詩歌中我們總能隱約約可以看到屈原浪漫主義風格的影子——兩者皆擅於通過意象的運用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褒貶之情;為了增加詩歌的浪漫主義氣息,兩位詩人都註意了神話傳說的運用,並通過神話傳說來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和感受。但相比較之下,筆者認為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豐富。從他們的詩作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李白對屈原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繼承與發展。

李白浪漫主義詩歌常常以神話、傳說的題材和象征、比喻的手法來反映現實。如《遠別離》、《梁甫吟》都是借神話傳說反映社會現實;《登高丘而望遠海》、《古風》等篇,則是借古諷今;《蜀道難》也以雄奇的筆墨和豐富的想象,寫出蜀地的奇險,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完美結合起來並在同壹首詩作中體現——無疑,李白是繼承和發揚了屈原高超的藝術創作技巧。這種技巧的最大特征就是既寫實又誇張,二者涇渭分明卻又緊密相連,互為映襯。如李白《古風》第十九首:“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詩中寫到安史之亂,但並不對它多著筆墨,而是在升天神遊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低頭見到了被叛軍蹂躪的洛陽,詩人的情感急轉直下,浪漫的幻想亦告破滅。這首詩與屈原《離騷》中寫他聽了靈氛和巫鹹的勸告,準備去國遠遊,在想象中翺翔於天際之時,忽然居高臨下地看到危機四伏的祖國,便再也舍不得離去,思想從想象回到了現實。不難看出,這兩首詩都有壹個***同點,那就是把曼妙的仙境與苦難的現實融為了壹體。

李白繼承了屈原那種對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壹生不懈地追求報效國家的機會,以實現“濟蒼生”的抱負。這種理想成為他壹生追求目標的基石。受屈原影響,李白浪漫主義詩風是詩人壹生思想經歷的真切體現,也是盛唐時代社會現實和精神風貌的必然反映。

三、道教思想與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李白浪漫主義風格的詩歌,與盛唐時期風靡壹時的道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道教思想對李白浪漫主義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道教思想造就了李白豐富離奇、想落天外的想象力,並為李白浪漫主義詩歌提供了構築“神仙世界”所需要的大量意象。

李白從小生活在道教氣息濃郁的蜀中地區,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他不僅深信道教,而且還曾授了道錄,做了壹回道士。道教帶給李白壹種熱烈迷狂的情緒。在道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下,形成了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兩道獨特風景——文采絢麗瑰燦、想象馳騁豐富。特別是道教“存想思神”這壹思維方法,對李白那超越時空、溝通人神的奇特想象力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盛唐,篤信道教者眾,但真正深得其中三昧的,李白是最獨特的壹人。他不僅虔誠地相信道教的修煉方法:“我去采菖蒲,服食可延年”(《嵩山采菖蒲者》);真誠地相信道教所描繪的那個仙境:“傳聞海水上,乃有蓬萊山,玉樹生綠葉,靈仙每登攀”(《雜詩》);而且,他還真正相信自己就是壹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謫仙人”,把自己擺進了神仙的隊伍。這種將自己的全部都融化在道教“存想思神”之中的迷狂與激情,這使李白詩歌的想象顯得極為真誠。也只有李白這樣天真虔誠地“存想思神”,才可能有如此瑰麗神奇的想象,才有可能有如此美麗且富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歌。

不可忽視的是,道教也為李白富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歌的表達提供了廣闊的意象空間。如李白所寫的那樣:“仙人遊碧霞,處處笙歌發”——道教世界裏,仙人們騰雲駕霧,上天入地,而且還壹路仙樂嘹亮,真是令人飄飄欲仙、無限向往。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的熏陶,必然會刺激李白的想象力,並為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表達提供了構築“想象世界”的大量意象,如大鵬、巨螯、高山、急流、大江大河、仙境、夢境等。李白在《遊泰山》壹詩中就以神仙自詡:“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而詩中的許多意象如“王母池”、“天門闕”、“織女”等也都與道教離不開。無疑,道教鼓吹的神仙世界,投合了李白飄逸灑脫的個性。現實生活的黑暗齷齪使他更強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道教給李白安上了神遊四方的想象翅膀,使他的詩歌增加了恍惚飄逸、光怪陸離的神異浪漫色彩。

四、奇特的人生——現實與理想激烈沖突的噴泉

追求功名、漫遊山水和求仙學道,伴隨了李白的壹生。儒家思想和道教、遊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三者結合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這是支配他壹生的主導思想。但是,李白這種人生理想過於高傲自負和理想化,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的。浪漫思想與嚴峻現實的矛盾,常使李白陷於悲憤與失望之中。於是,李白身上那種狂傲不羈的性格和飄逸灑脫的氣質就幻化為壹首首或狂放不羈或悲憤激昂或自命不凡的浪漫主義詩歌。

壹方面,儒家思想對李白壹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安社稷、濟蒼生”是他的政治抱負。這從他早年的詩歌《送外甥鄭灌從軍》中可看出這壹理想:“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被賜金放還後他仍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可見他的抱負氣概是何等的豪邁。另壹方面,李白的儒家思想,經自身變形走樣,已帶有他鮮明的個性色彩。李白曾師從“任俠有氣,善為橫縱學”的趙蕤,對形成他的縱橫家思想、豪放不羈的性格和詩風有所影響。

李白空有壹腔熱血和壹身才藝,為理想而不懈奮鬥,卻失敗得壹次比壹次慘。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擺在李白的面前,激憤之情於是噴湧而出: “我不棄世人,世人自棄我。” 理想屢遭挫折,失敗打擊接踵而至,所以李白的詩歌交織著自信與絕望、追求與頹放、眷念與怨恨、崇高與庸俗等思想感情的復雜矛盾,代表作有《行路難》三首、《梁園吟》、《將進酒》等。如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得是何等的自信,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卻顯得十分迷茫;“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憂愁悲憤何等深重,“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又是何等的曠放灑脫。這些都是李白的崇高理想與黑暗現實相撞擊後而迸發的心靈噴泉,具有驚心動魄的力量。它們曲折地反映出時代的矛盾,又有折射了李白內心深處交織纏繞的理想與現實的激烈沖突。

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就是這樣:懷抱著理想四處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壓抑和幻滅。現實社會給李白帶來了矛盾和痛苦,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他只能到山林、醉鄉和仙境中尋找精神寄托,努力去探索和發掘其中的美,用他的神來之筆寫下了壹首首膾炙人口的浪漫主義詩歌。

杜甫稱贊李白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飄然思不群”就是對李白浪漫主義詩風最貼切的評價。李白浪漫主義詩風是詩人壹生思想經歷的真切體現,也是盛唐時代社會現實和精神風貌的必然反映。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不愧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壹道永恒而亮麗的彩虹。

參考文獻:

1、復旦大學古典文學教研組編,《李白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83年1月北京第三版

2、蕭兵,《楚辭全譯》,1998年10月第1版,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3、羅宗強、陳洪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壹)》,2000年版,[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83-95;335-343.

4、《李白大辭典》,郁賢皓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第壹版

(作者:漳州市龍文區朝陽中學 王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