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家譽為古典兵學的百科全書是《武備誌》。
它是明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屬於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壹部綜合性兵書。《武備誌》體系宏大,條理清晰,體例統壹。它將二千余種各朝的軍事著作分門別類,每類之前有序言,考鏡源流,概括內容,說明編纂的指導思想和資料依據。
《武備誌》在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占度載,基本上是由大到小、由理論到實踐、由抽象到具體。《兵訣評》顧名思義,收錄壹些兵法,再加以評點,是理論基礎;《戰略考》中舉出從古到今的壹些有名的戰例,可以幫助消化兵書中的內容。
兵書
西周時期的《軍誌》《軍政》等,原書早已亡佚,從其存留在《左傳》《孫子》等古籍中的部分佚文看,內容涉及戰爭規律和作戰指導原則,應視為早期的兵書。
春秋戰國頻繁而又長期的爭霸兼並戰爭,壹方面為兵學發展準備了豐富的素材,另壹方面激發了對軍事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兵家成為壹個獨立的學派走上歷史舞臺,在與諸子競相研兵、互相辯難的過程中,大量兵書應運而生。
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孫子》是現存最早的兵書。它以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廣泛而深刻地論述戰爭觀和戰略戰術等問題,揭示了壹系列帶有普遍性的軍事規律,奠定了古代兵學的基礎,成為經典性的軍事著作,標誌著中國古代兵書的成熟。
漢初張良、韓信整理兵法,***得182家,從中選定35家,其中絕大多數為戰國兵書,流傳至今的有《孫子》《吳子》《司馬法》《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