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中路、北路並不是壹條“路”,而是壹個穿越高山、沙漠的無標識的路網,而絲綢只是商品的壹種。
每條路線的選擇都考慮了翻越六盤山和翻越黃河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三線從長安或洛陽出發,加入武威、張掖,然後沿河西走廊到敦煌。十世紀末,北宋開辟了壹條從天水到塔裏木盆地的“青海路”,繞過位於河西走廊的西夏領土。北宋時,它成為壹條新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商業路線。
擴展數據
絲綢之路開通的背景
2世紀前,中國西漢的國力在文景統治後越來越強。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為了打擊匈奴,打算聯合西域諸國,於是派張騫去見被冒頓驅逐出故土的大嶽。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張騫帶著100多名隨從從長安出發,日夜兼程西行。張騫壹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虜,被軟禁十余年。他們逃出後,歷盡艱辛,繼續西行,先後到達大灣、大嶽、大夏。
在夏市,張默看到了大月氏的氈子,大秦國的海西布,尤其是西漢蜀郡的鄧和蜀布。他由此推斷,蜀國有辦法打通毒(今印度)和夏。
126前,張騫幾經周折回到長安。他出發的時候,有100多人。他回來的時候,只剩下張騫本人和壹個著名的城父。
史書把張騫的第壹次西遊稱為“掏空”,即前無古人的冒險。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壹次向西域派遣第壹個使團。119之前,張騫時任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四年後,他和副使先後到達烏孫、大宛、康居、大嶽、大夏、刺客王朝、屍毒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