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時地屬東夷。殷商時地屬人方。西周時為祝其國(即今西部古城村);南部或為郯國境域,北部或為莒國境域。
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因為戰亂,先後歸屬齊國、吳國、越國、楚國的領地。
秦王政廿三年(西歷前224年),秦國奪取齊地南部,建薛郡,祝其境域屬之。
秦始皇廿六年(西歷前221年),秦滅齊。祝其境域屬瑯琊郡。
秦始皇卅五年(西歷前212年),祝其境域劃入東海郡(治郯城)。
西漢高帝四年(西歷前203年),韓信滅齊,自稱齊王。祝其境域屬齊國。
西漢高帝五年(西歷前202年)正月,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祝其縣(縣治位於今古城村)、利城縣(今山東臨沭蛟龍鎮前利城村)2縣屬於楚國東海郡。
西漢高帝六年(西歷前201年)正月,廢韓信楚王為淮陰侯。楚國分為楚、齊二國。齊國屬長子劉肥;楚國屬四弟劉交。祝其縣、利城縣屬楚國東海郡。
新王莽天鳳元年(西歷14年),改瑯琊郡為填夷、東海郡為沂平;利城縣為流泉、祝其縣為猶亭。玄漢更始元年(西歷23年),皆復原名。
東漢建武五年(西歷29年),祝其歸東漢政權。
東漢建武十五年(西歷39年),封劉陽為東海公,祝其、利城二縣歸東海國。
東漢建安三年(西歷198年),曹操置利城郡,廢贛榆縣,以地歸利城郡。祝其縣亦歸利城郡。
東魏武定七年(西歷549年)。東魏置南青州(治沂水),領三郡九縣。其中的義塘郡領三縣:義塘縣、歸義縣、懷仁縣。祝其境域屬於懷仁。
隋文帝開皇三年(西歷583年),廢東海郡,另立海州,廢義塘郡。懷仁縣屬海州。隋煬帝大業三年(西歷607年),廢海州復為東海郡。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西歷617年),臧君相造反,成功奪取懷仁縣,十壹月又奪取東海郡治所海州城。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臧君相降唐,官拜海州總管。海州領九縣。其中祝其、利城復縣。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並新樂縣入祝其縣。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廢利城、祝其二縣,入懷仁縣.
宋元祐六年(1091年),建班裏莊洪福寺。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冬,懷仁縣入金。洪福寺毀於宋金戰亂。
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懷仁縣名復為贛榆縣。隸山東東路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海州更名海寧州。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班裏莊洪福寺。僧人永全撰寫碑刻,至今仍存。元順帝至正廿七年(1367年)十壹月辛巳,入明。洪福寺毀於元明戰亂。
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寧州復名海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贛榆分4鄉15社56裏。四鄉分別是:縣南安富鄉16裏;縣西南光孝鄉16裏;縣西光源鄉11裏;縣北崇義鄉13裏。班莊屬於光孝鄉的四社之壹(四社為:班裏莊、朱孟、新溝、門樓河)。光孝鄉有三鎮:班裏莊鎮、門樓河鎮、金墩鎮。班裏莊社的治所是班裏莊鎮。朱孟社的治所是金墩鎮。門樓河社的治所是門樓河鎮。(註意:金墩不是歡墩,現已經在石梁河水庫庫底。參見清初建制) 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第三次建班裏莊洪福寺。立碑刻,至今仍存。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光孝鄉入清。洪福寺毀於明清戰亂。
清代初期,光孝鄉分七鎮:門樓河、興寧、太興、班裏莊、歡墩埠、金墩、檾莊湖。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1668年7月25日19:00-21:00),光孝鄉發生曠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級:8.5級,烈度達Ⅻ度。古籍記載:戌時地震,有聲自天地來,壹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壹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婦子女八千七百有奇。地裂泉湧,上噴二、三丈高,遍地水流,移時又幹竭。閤邑震塌房屋約數十萬間。地裂處或縫寬不可越,或深不敢視,其陷塌外皆如階級,有層次。裂縫兩岸皆有汙泥細沙,其所陷深淺闊狹,形狀難以備述,真為曠古奇災。……人立地上,如覆圓石,輾轉搖晃,不能站立,勢似即陷,移時方定。鄉邑震塌房屋無數,幾為平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第四次建班裏莊洪福寺。至嘉慶十四年(1809年)方竣工。立碑刻,至今仍存。
宣統二年(1910),因國家最高層決定實行地方自治,故設為夾谷市。當時地方名人為王得勝、王佐良父子,故市治歡墩埠街,市議事會董事會位於王恒裕市宅 。
夾谷市分五鎮:門樓河鎮、興寧鎮、班裏莊鎮、太興鎮、歡墩埠鎮。具體見下:
壹、門樓河鎮:包括:所有門樓河村,趙莊、鮑嶺、李彭黃泥溝村、馮官莊、關檾湖、三殿廟、仙女墩、左灣、小望仙河、柳溝村、西大坊、東大坊、劉黃墩、後黃墩等。
二、興寧鎮:包括:興寧、廟東莊、廟前莊、上於嶺、下於溝、圈子莊、陳洪爽、大官莊、大溝埃、馬圩、吳溝、董溝、廖溝、錢宅、時洪爽、於閻莊、半路、三清閣、曹莊、於閻莊、演馬場等村。
三、班莊鎮:包括:徐氏班裏莊、蔣黃泥溝、趙圩、孟家、黃班裏莊、廟後、小埠村、界車溝、姚朱範、徐朱範、河窪、泉子坡、新集、古城、所有凈埠、坡石橋、槽頂、河窪村等村。
四、太興鎮:包括:太興、大廟莊、李曹村埠、孟曹村埠、店子、莊王堂、石梁河、埠上、前垛金莊、後垛金莊等村。
五、歡墩埠鎮:包括:歡墩埠、北朱果、河南、小新莊、演馬團、董溝、河西、董家灣、孟家嶺、石溝崖、馬朱孟、朱岔汪、三角汪、薛朱孟、朱朱孟、陳朱孟、沈朱孟、西朱孟、趙莊、賈爾莊、葛溝沖、劉屋等村。
民國廿三年(1934年),夾谷市劃為贛榆第四區。治所徐氏班裏莊。***計13鄉。谷陽、石梁、三角、歡墩、葛溝、古城、朱金、建設、凈埠、莊王、三清、新集、班裏莊。 民國廿六年(1937年),洪福寺毀於中日戰亂。現留有遺址及碑刻。民國卅壹年(1942年),日偽時代,第四區分南北兩分區:歡墩埠鎮、太興鎮劃歸朱孟區;其余仍歸谷陽區。 民國卅六年(1947年)2月,朱孟區脫離贛榆縣,改隸臨沭縣。至5月,又入贛榆縣。
1951年,谷陽區劃為贛榆第七區,分11鄉。 朱孟區劃為贛榆第九區,分8鄉。
1953年6月12日,撤銷第九區,並入第七區。
1955年,第七區改稱夾谷山區。
1958年5月,夾谷山區分為夾谷山鄉和歡墩鄉,夾谷山鄉治所為徐班莊村,歡墩鄉治所為歡墩村。夾谷山鄉主要範圍是2013年02月08日以後的班莊鎮。歡墩鄉的主要範圍是石梁河水庫河裏。
1958年9月11日,夾谷山鄉改稱夾谷山人民公社,歡墩鄉改稱歡墩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開挖石梁河水庫。至1960年10月方竣工。
因開挖石梁河水庫導致移民問題。原歡墩人民公社壹些庫區村莊陸續搬移至夾谷山人民公社及周邊壹些地區。馬朱孟、朱岔汪兩村搬移至朱堵人民公社;曹埠店子、東莊王塘、中莊王塘、西莊王塘、陳圩子搬移至新海連市桃花澗公社,其余大部分在凈埠南嶺、歡墩埠東嶺、坡石橋北嶺。
同時決定,因歡墩地域變小,將以下各村自夾谷山人民公社劃歸歡墩人民公社:孫凈埠、王凈埠、範凈埠、凈埠中村、張凈埠、董凈埠、李凈埠、瓦屋、河窪、蔣黃泥溝、李黃泥溝、彭黃泥溝、坡石橋、臧介溝、閻介溝、劉介溝。
由於生存艱難,相當壹部分移民遷紛紛回遷至其村尚未被淹沒地區,如朱岔汪遺民遷回至本村未淹沒地區另建新村。直到現在散布於全縣各地庫區移民仍然是較為贛榆縣較為貧困的群體之壹,其所擁有的土地等經濟資源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遜於當地原住民。
1961年8月9日,夾谷山公社南部,即治所徐班莊村為中心的地區,獨立建立公社,名為班莊公社。治所徐班莊村。原夾谷山公社治所移至汪於村。
1983年7月,改班莊公社為班莊鄉。夾谷山公社為夾山鄉。歡墩公社為歡墩鄉。
1985年7月,歡墩鄉改為歡墩鎮。
2000年12月,班莊鄉改稱班莊鎮。
2001年12月2日,班莊鎮、夾山鄉再次合並為班莊鎮,治所“徐班莊”(即班西、班東、東班)。
2013年02月07日,班莊鎮與歡墩鎮合並成新的班莊鎮,治所“徐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