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蜀郡太守張堪的孫子。
舉孝廉出身,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擔任尚書。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獲封西鄂縣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註》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隋書·經籍誌》有《張衡集》14卷,已經散佚。明代學者張溥輯有《張河間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壹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2、主要作品:
張衡曾著有《周官訓詁》,崔瑗認為與其他儒生的說解沒有區別。他又想繼孔子《易》補正《彖》、《象》的殘缺,始終沒有完成。他所著詩、賦、銘、七言及《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壹作《玄圖》)等作品,***三十二篇。
《漢詩》輯錄有其詩歌九篇。《隋書·經籍誌》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全後漢文》卷52—55輯錄有其詩賦奏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今人張震澤註《張衡詩文集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