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人是,慈溪的蔣季莊,在宣和年間(1119-1125),蔣季莊蔑視王氏的學說,不參與科舉考試,獨自關門讀書,不隨便和人交往。高閌住在明州城裏,每壹年都四五次拜訪蔣季莊的茅廬。蔣季莊聽說他來了,壹定會急急忙忙(倒屐)出來迎接,和他在小屋裏對坐,興高采烈的和他,從白天持續到晚上,幾乎忘記吃飯睡覺。高閌向他告辭他就會遠送幾裏路,兩人相處的很融洽。有人問高抑崇:“蔣先生不喜歡和人交往,卻只親厚您,而妳也對他時分眷慕,我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抑崇(估計是專用名詞,比如他的號)說:“我整年地讀書,每有疑問不能明晰,或者理解不完整有沒達到的地方,問題經常堆積到數十個,蔣季莊壹壹解讀,全都迎刃而解。”然而蔣季莊的專長,其他人不壹定知道。世人所說“知己”就是這樣的吧?
第二個人是王茂剛,住在明州林村壹處深壑的山溝裏,有壹個弟弟不喜歡讀書做學問,王茂剛就讓他學習謀生的手段以生存,而他自己只專心讀書,從不隨便出門,尤其精通周易。沈煥是擔任通盤州事,曾經去拜訪他。他的智趣遠遠超出了書本典籍的記錄。王茂剛做學問氣勢莊嚴,考究他做學問所得,似乎是剛剛有收獲,求學的過程還沒結束呢。
第三個人是顧主簿,不知道是什麽人,南渡(南渡長江,南宋)後寄居在慈溪。以清廉堅貞為準則,安於貧窮卑賤,不為世人了解卻不悲觀。但對於日常生活,即使做小事也壹絲不茍。平時早晨起床,等買菜的人從門前經過,問壹捆菜值多少錢,按照菜販所說給錢。其他的買飲食、衣裳也如此。久了人們都相信他佩服他,不忍心欺騙。如果壹天的用度足夠了,就靜心翻閱古籍,不與人交往遊玩。鄉鄰中有不安分守職、武斷地強加自己意願於別人的人,大家都譏笑他說:“難道妳是顧主簿嗎?”(顧主簿這麽受人尊敬的人都安分守己,妳算哪根蔥)
第四個人叫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守行為固執而廉潔,受到了鄰裏的尊敬。周日章開學堂教授徒弟,只收取足夠自己使用的費用,不符合規矩的錢壹分不收。周家很貧窮,經常整天沒有吃的,有時鄰居送他們壹些東西。贈送的東西經常接不上他家的用度,周日章寧願和妻子忍餓,終究不去請求他人。深冬時穿著紙糊的衣服,有客人來拜訪,也高興的請進來。望著他的面容表情,聽他的議論,大家都很驚詫。縣尉謝先生送他壹件衣服,對他說:“您不曾要求幫助,我自己希望向您表達敬意,接受無妨。”周日章笑著回答到:“壹件衣服和壹萬鐘糧食是壹個概念,如果我無故接受禮物,這是不明辨禮儀的。”最終推辭了。汪聖錫也知道他的賢德,認為周日章像古代所謂的“獨行者”。
這四個人,實在應該寫進史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