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從20世紀到21世紀,中國有沒有建造任何建築來紀念跨世紀的意義?

從20世紀到21世紀,中國有沒有建造任何建築來紀念跨世紀的意義?

C.美國芝加哥P.S百貨大樓(1899 ~ 1904)

建築師:L.H .沙利文

C.P.S芝加哥百貨大樓建於1899 ~ 1904年,由著名建築師、芝加哥學派的中堅人物L.H. Sullivan設計,作為沙的代表作載入史冊。在社會經濟和技術都在變化的當下,他主張適應新的條件,創造新的建築。正大百貨大樓分兩期建設,於1904竣工。其立面處理直接體現了框架結構的特點,大多采用水平長窗。但是,L.H .沙利文並沒有完全拋棄之前的建築技法。建築的細節有很多裝飾,底部用了很多鐵花,屋頂有小挑檐。L.H .沙利文並沒有把建築看作是壹個獨立的實踐項目。自C.P.S百貨大樓問世以來,采用框架結構而誕生的水平平開窗成為壹種時尚的新形式,並被賦予了“芝加哥窗”的美稱。該建築是壹座跨世紀的建築,它不僅包含著過去,更啟迪著未來。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1906 ~ 1916)

建築師:沙裏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 ~ 1916。它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瑰寶,也是北歐現代主義早期的重要建築範例,但基本上是不拘壹格的。它輪廓清晰,人物鮮明,細節簡潔,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點,又反映了現代建築的發展趨勢。赫爾辛基火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elielsarinen(1873 ~ 1950)。赫爾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建築傑作。它雖有濃重的古典風格,但錯落有致地點綴著方圓,因此生動活潑,令人回味而不沈悶,被譽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壹。

西班牙巴塞羅那米拉公寓(1906 ~ 1910)

建築師:a .高迪

米拉公寓建於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至1910。設計了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師AtonioGaudi(1852-1926)是壹個勇於在建築藝術的探索中另辟蹊徑的人,他以浪漫的幻想盡力將造型藝術滲透到立體建築中,並在米拉公寓設計中註重造型的藝術表現。他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他的建築形象奇特而荒誕。同時,他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結合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取壹種自然的形式,精心探索出自己獨創的塑料建築模式。

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堂(1919 ~ 1922)

建築師:h .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大道盡頭的壹處人工高地,面積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館借鑒了古希臘寺廟的傳統工藝,由36根大理石多立克柱式環繞,象征著林肯時代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看起來像古希臘神廟,但並沒有通常希臘神廟裏的山花,而是壹組放置在古典圓柱頂端的屋頂層。紀念館內平面分為壹個正廳和兩個側廳,兩側廳有壹排排立柱,側廳墻上繪有描繪林肯壹生中最卓越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館的高潮是林肯雕像,它位於正廳的中心,就在入口的對面。在從入口到雕像的縱向序列指引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肅穆。後來,人們會逐漸看到這座嚴肅的林肯雕像在陽光的照射下散落到室內,林肯雕像的布局和縱橫。

巧妙的指示順序形成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中的傑出手筆。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1909 ~ 1923)

建築師:r·奧斯特伯格

20世紀20年代,西歐興起了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而傳統建築風格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勢頭。1923建成的市政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體現。在市政廳的設計中,瑞典建築師r·奧斯特伯格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為其所束縛。而是結合了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和手法,創造了這座人物交錯、虛實和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的幾個大廳裝飾華麗,裝潢考究,富有北歐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傑作。

荷蘭烏得勒支施羅德大廈(1924)

建築師:g .利特維德

設計師G Ritvede是家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當時荷蘭“de stijl”的影響。de stijl的藝術家主張藝術作品應該由幾何形狀和純色塊組成。這座施羅德住宅是德·斯蒂格爾藝術理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達。這種由裸露的墻板、簡單的磚塊和大塊玻璃組成的構圖,與當時荷蘭著名畫家蒙德裏安的作品非常相似,就像壹幅立體的de stijl畫作。施羅德的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影響很大。

德國包豪斯學校建築(1926)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這個建築群是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建於德紹。由教學樓、實習工廠、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進行分組組合,既獨立又便於聯系。教學樓和實習工廠都是四層,占地面積最大。宿舍在另壹頭,六層樓高,兩層的食堂和禮堂相連。該小組的中心是行政部門、教師辦公室和圖書館,它們將各部聯系在壹起。這座建築占地2630平方米。這種不同高度的組合,既創造了行進中的裝飾性建築所帶來的時空感,又表達了建築之間的有機聯系,同時也體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註重空間設計,強調功能和結構效率,將建築美學與建築的用途、材料性能、經濟性和建造的精致性直接聯系起來。這所學校建築和包豪斯學校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普瓦西薩瓦別墅(1928 ~ 1930)。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沃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郊區,是壹個富人的別墅。1928年勒·柯布西耶設計,1930年完成。地塊十二畝,建築面積只有20.50m× 20m,正方形,三層樓高。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本身作為獨立住宅的價值。因其在西方“現代建築”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的經典作品之壹,關系到勒·柯布西耶所有的建築和城市規劃。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思想在早期的小住宅設計中就有所體現。在1926中,他將“新樓”與舊樓進行了對比,提出了新樓的五個特點:(1)柱樓,主房設在二樓;(2)屋頂花園;(3)自由平面;(4)橫向長窗;(5)自由標高

變成可以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沃伊別墅是綜合體現上述特征,完全不同於傳統住宅建築的傑作。從外觀上看,造型簡單,但內部空間很復雜。它與傳統的歐洲住宅大相徑庭,展現了20世紀20年代激烈的建築運動的創新精神和建築理念。

西班牙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1929)

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範·德羅

1929巴塞羅那世博會上有壹個德國館,引起了整個建築界的轟動。世博會後,博物館被拆除,它存在了不到半年,但它的巨大影響仍在繼續。德國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這座建築中充分體現了他在1928中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原則。在他看來,當代博覽會不應該再有氣勢磅礴、競爭激烈的設計思路,而應該步入文化領域的哲學花園。建築本身是展覽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橫向和縱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使用,結構造型,使建築進入壹個詩意的層次。

德國館建在基座上。主廳有八根金屬柱子和壹個薄屋頂。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墻板也是簡單流暢的板材,縱橫交錯,靈活排列,形成既分割又連接的簡單復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是相互穿插,沒有明確的界限,形成了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額外的雕刻裝飾。但建築材料的色彩、紋理、質感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極為考究,比例精細,使整個建築呈現出高貴、典雅、生動、明快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品質。展覽館對20世紀的建築藝術風格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半個世紀後,1983年,西班牙政府決定在原址——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蒙胡奇公園重建這座展覽館。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C. Silisie主持。

美國紐約帝國大廈(1931年)

建築師:S.L.H建築事務所

在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島上,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帝國大廈於20世紀30年代初僅用壹年多時間建成,高度為381米。它保持了42年的高冠軍頭銜。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然領先於世界。

帝國大廈的設計開始於3月1930,設計者是Siref,Lamb和Harmon。4月7日架設第壹根鋼柱,9月22日安裝鋼結構。於5月1931日建成投入使用,前後只用了壹年零壹個月。平均壹天半完成壹層鋼骨架。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壹直保持著建設速度的最佳記錄。這座大樓的建設之所以能這麽快,與其精確的鋼構件和嚴謹的施工組織是分不開的。

美國流水別墅(1935)

建築師:F.L .賴特

流水別墅是美國建築師F.L .賴特的經典作品。這是為德國移民考夫曼設計的郊區別墅。這個房子不大,建築面積只有400平米。然而,自誕生之日起,它就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但流水別墅依然為人們所稱道,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流水別墅坐落在美麗的山林中。賴特(F.L. Wright)將別墅建在壹個由復雜地形和下落的溪流形成的小瀑布上。整個別墅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懸臂力突出於溪流和瀑布之上。隨著季節的變化,這座房子以“無聲的聲音”回應,更新自己。建築物動態勢的性質和瀑布的速度動態勢之間的關系就是壹個例子。當冰雪融化,泉水上漲時,建築看起來更像壹群從地下露出來的巖石,但當夏天水涓涓流淌時,它就像了。

就是讓別墅在冬眠前做壹種動物身體卷曲的動作。冬天,瀑布像冰幕壹樣懸掛在隔斷北巖的花臺和點綴其間的冰面之間。建築本身是密集的,真實的和虛擬的,並與巖石,樹木和水緊密融合。人造建築和自然環境融為壹體,形成對比。流水別墅不僅是F.L賴特本人作品中特別傑出的壹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花園中的壹朵奇葩。

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1946 ~ 1952)

建築師:W.K .哈裏森

美國建築師沃利斯·哈裏森是聯合國總部的設計總監。同時成立了由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烏拉圭、英國、前蘇聯、中國等10個國家組成的國際咨詢委員會。梁思成先生代表中國參加設計咨詢委員會。設計咨詢委員會已經討論了53個方案。1947年5月,采用了基於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方案的最終方案。建築方案的實施由美國建築師哈裏森負責。該建築於1952年竣工。

聯合國總部由四座大樓組成:秘書處大樓、大會大樓、會議大樓和圖書館。秘書處大樓為板式建築,地上39層,高度165.8米..它的東西兩側是藍綠色的玻璃幕墻,兩端面是狹窄的實心墻。大廳俯臥在建築的壹側,頂部和側面呈凹形曲線。安全理事會會議大樓位於秘書處大樓和大會堂之間,靠近河邊。與歷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議會建築相比,聯合國總部建築群很特別。它的功能之復雜,造型與構圖之創新,都不是以前的建築能比的。聯合國總部大樓的出現,標誌著現代建築風格在20世紀中期被廣泛認可。

法國馬賽公寓(1946 ~ 1952)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這座名為“馬賽公寓”的建築是勒·柯布西耶的著名傑作之壹。這個大公寓是他在壹個理想的現代城市中“居住單元”概念的第壹次嘗試。勒·柯布西耶認為,在現代條件下,城市不僅能保持較高的人口密度,還能形成安靜衛生的環境。他理想中的現代城市是中心區有巨大的摩天大樓,* * *是高層建築,建築之間有大面積的綠地。現代化整齊的路網排列在不同標高的平面上,人們居住在“住宅單元”裏。壹個“居住單元”幾乎可以包含壹個居住區的內容,壹棟建築成為壹個城市的基本單元,擁有各種生活福利設施。他在馬賽設計建造了這座17層的公寓樓,可容納337戶約1600人。馬賽公寓是第壹座覆蓋預制混凝土外墻板的大型建築,主體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現澆混凝土模板拆除後,表面未作處理,留下手工操作粗糙痕跡的混凝土裸露在外,呈現出壹種粗獷、原始、淳樸的藝術效果,後被作為野蠻主義始祖的“桂冠”。

法國朗香教堂(1950 ~ 1953)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設計的教堂建於1953年。壹位壹直大談幾何構圖的形式美,主張用新技術滿足新功能,創造新形式的“現代建築”,在建築創作實踐中遵循理性主義的方向,卻設計出了壹座震動的奇特建築。這是山裏的壹座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天主教會千百年來的壹切形態,形狀扭曲混亂,變形非凡,怪誕神秘,像壹塊巖石屹立在群山環抱的山頭上,被視為聖地。朗香教堂是二戰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最引人註目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創作風格的轉變,對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美國紐約西格蘭姆大廈(1954 ~ 1958)

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範·德羅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建於1954 ~ 1958,40層,高度158米。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

二戰後的50年代,註重精致技術的傾向在西方建築界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人們把斯密對純凈、透明、精確的鋼玻璃盒子的追求,視為這種傾向的代表。西格蘭姆大廈是這種趨勢的典型例子。

建築的主體是壹個直立的長方體。除了底層和頂層,建築的幕墻都是上下直的,統壹不變。窗框是鋼制的,壹根工字形截面的銅條突出在墻面上,增加了墻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氣勢。整個建築的細節都經過了仔細推敲,簡潔而細致,突出了材料和工藝的美學品質。施格蘭姆大廈在20世紀20年代初實現了史密斯的摩天大樓構想,被認為是現代建築的經典作品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