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翻譯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壹藝,得以自資。

請翻譯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壹藝,得以自資。

意思是:明白《六經》的意義,涉獵百家的書,即使不能增強道德行為,激勵風俗,就像是壹種能以自資。出自《顏氏家訓》第八篇的篇名《勉學》,原文節選如下: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壹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壹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賴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譯文:

明白《六經》的意義,涉獵百家的書,即使不能增強道德行為,激勵風俗,就像是壹種能以自資。哥哥不可以常依,故鄉不可常保,壹旦流離失所,沒有人庇護蔭,當自己設法了。

俗話說:“積財千萬,不如簿技在身。”技藝的容易學習而可貴的,沒有比讀書的。世上的人不管他是愚蠢還是聰明,都想認識的人多,見事的廣,而不肯讀書,這就像求飽而依賴做飯,想溫暖而懶於裁衣呢。

基本介紹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人稱之為“六經”。

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記》: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壹般是指《禮記》。《三字經》中:“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壹,並更名為《禮記》。

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壹些整理工作。

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寶重。《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