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劉承幹
劉承幹(1881~1963),字貞壹,號翰怡,浙江湖州人。藏書家。清代富商劉鏞之長孫,前清舉人。曾任候補內務府卿。嗜好藏書,人稱 “書癡”。入民國後,寓居上海,開設 “求恕齋”,大量收購民間書籍。1920年在浙江南潯建嘉業堂藏書樓。
主要書齋號有: 嘉業堂。
嘉業堂劉承幹經年收購書籍,日積月累,以致宅中不能置放,於是,在浙江南潯精心營建壹座藏書樓。因為清遜帝溥儀曾賜劉承幹壹方 “欽若嘉業” 九龍金匾,故他把藏書樓定名為 “嘉業堂”。建造嘉業堂前後費時4年,“糜金十二萬,拓地三十畝”,於1924年建成。它是壹座園林式的藏書樓,四周清溪環繞,猶如壹條護城河。堂前有小橋流水、亭臺湖石。池水兩岸的湖石***12塊,形狀各異,細看似十二生肖。更有壹塊太湖 “嘯石”,玲瓏剔透,中有數孔,吹之聲如海螺,嘹亮異常。據說劉承幹當年是花500塊銀元購來的。園內遍植香樟青竹,清風徐來,樟樹飄香,細竹弄影,煞是壹個讀書、藏書的好地方。
嘉業堂是壹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呈 “口” 字形,中間為壹青石板的大天井,便於通風,利於救火。有回形長廊。面朝大門的底樓是嘉業廳,溥儀的 “欽若嘉業” 匾懸於廳頂。此廳即為主人平時讀書處。另有詩萃堂、宋四史齋、求恕齋、希古齋、黎光閣和抗昔居等建築,分別置放著主人費時20年購買得來的60多萬卷書。這些書中有宋刻本77種,元刻本78種,以及明抄本、稿本、史書、地方誌等。嘉業堂底層的窗欞、鐵柵,都制成“嘉業堂”、“藏書樓” 的字樣; 二樓的窗欞則制成 “希古齋” 的字樣,做工精巧,設計別致。主人平時惜書如命,任何人不經他同意不許擅自登樓。
上世紀30年代後,劉承幹家道中落,至解放前夕,堂內藏書散佚不少。1953年,他把嘉業堂捐獻給了國家。現在嘉業堂藏書樓已成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底樓的陳列室中展出了劉承幹的生平事跡、嘉業堂的珍藏善本、以及用當年木雕版新翻印的古籍等。嘉業堂所藏之書,尤多歷史文獻。其中許多直接可以為現實服務。如中印邊境上劃定 “麥克馬洪線”、中蘇邊境烏蘇裏江上的珍寶島屬於中國領土,就是從嘉業堂藏書中找到佐證的。
嘉業堂藏書樓外景
嘉業堂
嘉業堂藏善本
嘉業堂
吳興劉氏嘉業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