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縣被成為盤古文化的根源地。當地的“盤古廟會”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2008年,桐柏還啟動了“盤古創世神話傳說群”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2005年3月,桐柏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盤古文化之鄉”。2006年10月30日,桐柏舉辦了“全球華人首次祭祀盤古大典”,並將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定為祭祀盤古日。為此,中國民協、河南省民協與桐柏縣人民政府將於今年10月7日農歷九月初九在桐柏縣***同舉辦中國·桐柏盤古文化論壇暨中國淮河源民俗博物館掛牌儀式。
支撐“萬代盤古根源桐柏”論點的五個標準是:壹是圖騰標準。古籍中盤古神話說“盤古氏龍首……”顯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龍,認為祖先盤古就是龍的後代,所以,盤古子孫就以龍為圖騰標示,千古傳承。有關盤古和龍的傳說也很多。桐柏山盤古塑像的頭部有兩只龍角,與“盤古氏龍首”之說如出壹轍,而其它的盤古神話流傳區別是鳳圖騰,鳥、雞圖騰,與龍圖騰格格不入。具有龍圖騰特征的桐柏盤古神話則比較正宗。二是地理標準。古籍中關於盤古神話的記載最早莫過於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歷紀》、《五運歷年記》,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壹處,為“盤古死後……血為淮瀆……”明顯將盤古與淮河發源地相聯系。明代學者李夢陽撰文《大復山賦》時,將桐柏山水簾洞以西的壹道酷似人形的山脈稱為盤古,“昔盤古氏作茲焉,用宅……”清代學者貢愈淳作《桐柏山賦》曰:“盤古開天而首出……”明確指出桐柏山是陰陽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時盤古首出開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編修的《元豐九域誌》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瀆廟,盤古廟。”縱觀千古典籍,遍查全國盤古神話流傳區的方誌,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簾洞的地理名詞與盤古神話密切關聯。同時,桐柏山盤古躺臥處還存有壹座盤古廟,許多地方還保留著盤古山、盤古洞、盤古斧、盤古井等與盤古神話密切相關的實景地名。三是民俗標準。桐柏民間流傳著許多習俗,可以說是原始盤古神話的遺存。如神話傳說中,說人類之初是兩條魚變成了兩只猿,這兩只猿就是“陰陽之始”的盤古夫婦。盤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盤古抱二魚以示崇敬之說。後來,盤古抱魚之說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極圖。人們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間掛太極圖之俗。桐柏民間現在還習慣在門頭上、窗戶上、院落影壁墻上掛太極圖,以示吉利,並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獅子吞小孩、玩青龍火龍救眾生等都包含著耐人尋味的盤古神話故事元素。四是敬祖標準。在神話流傳區,人們對神話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斷神話產生根源地是與否的標準之壹。在桐柏,人們對祖先盤古的崇敬程度達到了頂點。如桐柏民間傳說中正月初壹是盤古的生日,這壹天祖先盤古要回來過年,需要清靜,所以在桐柏初壹到初十是不能進行鬧新春的遊藝活動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後才能開始,否則是犯了大忌的。另外,走遍全國盤古神話流傳區,民間稱盤古為王、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稱盤古爺和盤古奶,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親切和深刻。五是活化石標準。現在還掛在人們口頭上的神話,被專家稱為“活化石”。它的數量多少反映出當地人們對盤古神話的知曉度,這也是判斷盤古神話傳說根源地的依據之壹。經過開展民間文學普查工作,桐柏縣搜集出上百種盤古神話。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莊莊,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不論是幹部、工人還是農民,都能講上壹段,說上幾句盤古神話,都是盤古開天辟地、捏泥造人、滾磨成親、造衣服、馴牛、降龍、治水、造酒、造農具等,以桐柏山為中心方圓幾百裏的區域成為盤古神話“活化石”的豐富蘊藏地。這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就是盤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