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篇目:
《氓》、《蒹葭》、《國殤》、《哀郢》、《離騷》、《晉楚城濮之戰》、《馮諼客孟嘗君》、《侍坐》、《齊桓晉文之事章》、《勸學篇》
泛讀篇目:
《君子於役》、《將仲子》、《碩鼠》、《湘夫人》、《燭之武退秦師》、《邵公諫厲王弭謗》、《蘇秦始將連橫說秦》、《魚我所欲也》、《非攻》、《逍遙遊》、《難壹》
掌握:
1)《詩經》篇目內容大意、表現手法;
2)屈原四篇作品的出處,精讀篇目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色;
3)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國語》、《戰國策》的成書時代、體例、編纂者及文風,精讀篇目的出處、主要內容、主要人物形象;
4)《論語》、《孟子》、《墨子》、《莊子》、《荀子》及《韓非子》等諸子散文的作者情況(包括名、字、所屬思想流派,主要哲學觀點等)和文體風格。
秦漢部分
精讀篇目:
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司馬遷《項羽本紀》、班固《蘇武傳》、漢樂府《陌上桑》、《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泛讀篇目:
《平陵東》、《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樓》、《報任少卿書》、《兩都賦》、《論貴粟疏》、《魏公子列傳》、《四愁詩》
魏晉南北朝部分
精讀篇目:
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籲嗟篇》、《登樓賦》、王粲《七哀詩》(西京亂無象)、諸葛亮《出師表》、李密《陳情表》、左思《詠史》、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飲酒》(結廬在人境)、《詠荊軻》、《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謝靈運《登池上樓》、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孔稚珪《北山移文》、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酈道元《三峽》、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川》
泛讀篇目: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白馬篇》、《洛神賦》、《飲馬長城窟行》、《詠懷.夜中不能寐》、《與山巨源絕交書》、《詠史.郁郁澗底松》、《重贈盧湛》、《畫工棄市》、《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五柳先生傳》、《過江諸人》、《代東武吟》、《與陳伯之書》、《別賦》、《與宋元思書》、《哀江南賦序》、《木蘭詩》
唐五代部分
精讀篇目(背誦默寫):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王之渙《涼州詞》、王翰《涼州詞》、王昌齡《出塞》、王維《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將進酒》、《行路難》、杜甫《春望》、《登高》、韋應物《滁州西澗》、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孟郊《遊子吟》、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烏衣巷》、杜牧《泊秦淮》、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泛讀篇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從軍行》、《長安古意》、《在獄詠蟬》、《獨不見》、《度大庾嶺》、《感遇》(蘭若生春夏)、《春江花月夜》、《過故人莊》、《宿建德江》、《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渭川田家》、《終南山》、《觀獵》、《鹿柴》、《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閨怨》、《別董大》、《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蜀道難》、《古風》(大車揚飛塵)、《夢遊天姥吟留別》、《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望天門山》、《送孟浩然之廣陵》、《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望嶽》、《麗人行》、《新婚別》、《秋興》(玉露雕傷楓樹林)、《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師說》、《山石》、《雜說》、《祭十二郎文》、《送董邵南遊河北序》、《張中丞傳後續》、《進學解》、《始得西山宴遊記》、《捕蛇者說》、《小石潭記》、《段太尉逸事狀》、《種樹郭橐駝傳》、《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長恨歌》、《琵琶行》、《錢塘湖春行》、《輕肥》、《雁門太守行》、《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安定城樓》、《夢江南》(梳洗罷)、《山中寡婦》、《連昌宮詞》、《錦瑟》、《傷田家》、《攤破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