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講解《孝經》的,作者是北京四中副校長朱翔非博士。原來我也感覺孝經不過是古代的倫理,看後才知道對這部經誤解不少。《孝經》是以孔子與弟子--曾子的對話的形式寫的。據考證是曾子的學生根據孔子的思想整理而成。全經分十八章,兩千多字,是部比較好讀的經典。該經從天道的高度,闡述了孝的實質;從國家的視野,講明了孝的作用;從實踐的角度,說明了孝的途徑、要求及註意事項;也從修身的層面,講述了孝的重要性。雖然是古書,多是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層次論述孝道,有些東西或許顯得不合時宜,但其中的理是恒古不變的,在當今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古人對孝的認識,遠遠超出了壹般意義上的孝敬孝順老人。“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是天道在人類社會人類行為中的體現。“因孝明道”是儒家的基本思路,“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人立世間,仁義敬愛忠恕的品質,都可以是從對父母的孝這個源頭生發和移接出來;而人做的壹切有益的事,也都和孝相相聯系,都是返歸於孝。
我們看其他宗教離家出世去悟道的路子,難免覺得“悖德”“悖禮”;拋棄生養自己的父母,脫離血脈相連的家庭,首先就違背了天道。儒家的心性之學,“不語怪力亂神”,總是那麽自然平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的程序,總是讓人感覺順暢和舒展。
現代社會,往往對孩子註重和疼愛有余,而對父母老人關心和敬愛不足。這種情況,類似於壹棵樹重新枝葉而輕本根。人的根,在上輩,連接好根,自己生命力才能真正的旺盛。以前我曾介紹過的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自己的健康,心靈,乃至境遇等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對父母的孝,而得以改善。
《孝經》在儒學經典中是怎樣的地位呢,漢代大儒鄭玄說,它是“六經總匯”;近代大家章太炎先生說,“孝經是國學之宗”。
朱翔非博士結合當前社會觀念狀況,穿插歷史、經學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壹些知識,對該經的講解,通俗易通,深入淺出,即淺即深。在講經的同時,也匡正了以前尤其是近代對《孝經》和儒者認識的偏見。通過看這本書,也感受到作者對中國文化,對儒家思想的褒揚與熱愛。十八萬字的壹本書,我居然兩天就看完了,這是以前沒有過的。它不僅易讀,而且很吸引人,引人入勝,引人思考,值得壹看。書名《新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