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清家具--承具》特種郵票的設計師訪談

《明清家具--承具》特種郵票的設計師訪談

優雅、簡潔、流暢,這些詞句遠不足以描述明清家具的風骨和氣質,但才華橫溢的設計師馬剛卻壹心要通過郵票表達出明清家具的無言大美。

《明清家具——承具》是始自去年發行的“明清家具”系列郵票的第二套,設計者仍是中央美術學院的馬剛教授,不同的是這次他有了位合作助手於山。由於整個系列規劃的改變等種種原因,“承具”郵票由去年發行的“坐具”郵票全套6枚的規格改為全套4枚郵票,平頭案、方桌、香幾、翹頭案、酒桌,這些從浩如煙海的古典家具文化中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哪壹個都難以割舍,這是馬剛遭遇的第壹個挑戰。反復斟酌、精挑細選是設計之初的功課。

兩大兩小:郵票的圖案和規格

4枚郵票分別表現了現藏於觀復博物館的明代黃花梨平頭案(壹腿三牙、四平八穩)、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現藏於海外的明代黃花梨嵌石香幾(三彎腿、帶托泥、木石相映)和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鐵梨象紋翹頭案。家具原物是兩大兩小,郵票規格也根據家具實物的大小設計成兩大兩小,即兩枚規格為50毫米×30毫米,兩枚為40毫米×30毫米。

咬文嚼字:文字也風流

精到、經典的文字是這套郵票的獨特之處。郵票全張票、小本票上,文字和說明隨處可見。其中有耐人尋味的四字詞語,如“壹腿三牙”、“四平八穩”、“通體光素 ”、“古拙簡樸”、“卷足搭葉”、“木石相映”、“四面平和”、“氣局高岸”等,這些評價明清家具的專用術語全是馬剛和合作設計者於山壹起從專業書籍中針對所選家具的特點挑選出來的,不但精練地概括了明清家具的特點,而且讀來也唇齒留香,韻味悠長。這些詞經著名畫家杜大愷先生手書,書法字體壹筆壹畫也像極了明清家具簡樸優雅、疏朗雅致的外形。早些年馬剛開始涉足明清家具收藏時,這些文字與家具同樣令他贊嘆、沈醉不已,中國的傳統家具和傳統文化原來是這樣密不可分!

全張票、小本票上關於明清家具承具的大段資料介紹由馬剛和於山整理,經明清家具專家審定,小本票的英文資料由美國研究明清家具的專家柯蒂斯翻譯。馬剛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收集文字資料,而且專門做成中、英文互譯的形式,讓欣賞這套郵票的中外集郵者都能看懂。因此,整套郵票不僅圖案內容經得起推敲,文字的專業性也經得起細細品味。

小本票、全張票:比小人書精彩

小本票借鑒了去年發行的“坐具”郵票小本票的風格,在設計上仍采用了元代古籍木版畫插圖,在票外通過古籍插圖展現了承具的功用和特色。與簡樸素雅的郵票圖案相比,小本票有家具,有人物,有故事情節,有文字說明,形象具體地展示了各類承具的使用場合和使用方式。由於郵票枚數不足以展示所有承具的風采,除郵票上展示的4件承具外,設計者還將饒有特色的酒桌、紫檀四平桌(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等其他幾件小型承具精品展示在小本票上,豐富了小本票的信息,簡直比小人書還好看。全張票上文字競秀,由書法構成過橋票,豐富了版式信息。可以說,小本票和全張票凝聚了明清家具——承具的精華。

系列性:讓妳看出來

“ 明清家具”是個系列郵票,這個系列性不僅體現在票名、全套枚數和郵票規格上,還體現在郵票的風格和連貫性上,同壹設計者為這壹連貫性的保持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套“承具”郵票的票名字體、面值、點綴郵票圖案的“明清家具”閑章以及小本票參考的古籍善本都與去年發行的“坐具”郵票相同或十分類似。

紅色的“明清家具”閑章、如意雲頭、空白的背景,這些都是這個系列郵票的常用元素。

印刷工藝:微微壓凸

這套郵票由河南省郵票印刷廠印刷,為此馬剛幾次從北京跑到河南,與技術人員溝通適合郵票的印制工藝。馬剛發現,如果采用壓凸工藝,那麽稍微有些壓凸的效果就剛剛好。如果壓凸工藝做得痕跡太深,郵票上的家具反而會有壹些現代的感覺。因此,他開玩笑地說:“妳們偷工減料壹些的效果最合適!”幾次切磋下來,河南省郵票印刷廠負責技術的林廠長壹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和對郵票工藝研究的熱愛與執著深深打動了馬剛。兩位有些惺惺相惜的“工作狂”精誠合作,努力打造出讓集郵者滿意的郵票。

郵票的氣質:文化內涵

兩眼放光、嘴裏不斷冒出明清家具專業術語的馬剛本人就是壹名多年的明清家具“發燒友”,在他眼裏,明清家具的美體現在每壹個造型弧度上,體現在每壹個裝飾圖案上,體現在文字上,也體現在家具簡潔典雅的氣度上。怕平頭案的牙板和側面的兩道橫翅之間的些微空隙表現不出來,“壹腿三牙”表現不清楚,馬剛沒有采用攝影師的照片,而是親自調整攝影角度,為第壹枚郵票表現的平頭案拍照。他二度求助於外國專家柯蒂斯翻譯文字說明(設計“坐具”時,曾請柯蒂斯幫助解決版權問題);為了獲取流失海外的黃花梨嵌石香幾的版權,他南下香港求助於熱心的資深專業人士伍女士。圓形和方形的閑章散落於票間,郵票圖案外的輪廓是家具圖譜的線描外框,明清家具上常用的如意雲頭圖案的點綴出現於全張票和小本票上,郵票處處散發的文化氣質源於他對明清家具和郵票設計的理解和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