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工開物 為什麽會被滿清禁掉

天工開物 為什麽會被滿清禁掉

1637年,徹底斷絕科舉念頭的宋應星寫了壹本書《天工開物》。這是壹本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但其更多地著眼手工業,集中反映了我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的生產力狀況。該書在崇禎十年初版發行後,很快就引起了社會廣泛關註,學術界大量引用該書的有關論述,刻書界紛紛刻書以傳播。

盡管如此,該書在中國並沒有掀起太大波瀾,甚至到了清代,該書壹度被朝廷列為禁書。

18世紀後半葉,乾隆皇帝設四庫館對中國古籍進行集中整理、檢查、修改和銷毀,即是我們所熟知的整理《四庫全書》。其中,在江西進獻書籍中,發現宋應星的哥哥宋應升的《方玉堂全集》、宋應星友人陳弘緒等人的壹些著作提倡“華夷之辨”,具有反清思想。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統治,消滅漢族主體意識,對很多自己統治不利的典籍都進行修改或銷毀。在次背景下,《天工開物》也未能幸免,以至後來經過滿清近三百年的統治後,該書在中國基本絕跡。

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工開物》在17世紀末廣泛傳到日本。當時的日本生產技術落後,常常因無法生產與中國相媲美的產品而集體自卑。《天工開物》的到來,使日本如獲至寶。政府將其作為生產技術的基礎圖書,在日本各藩的“植產興業”中被奉為指南。不僅如此,書中所載各種科技成果,如沈鉛結銀法、銅合金制法、大型海船設計、提花機和煉鋅技術等被日本學習後,大量應有日本國民的生產生活。

當然,《天工開物》更大的影響是在歐洲。《天工開物》成書的時代雖然是明末,我國國力並不怎麽強盛。盡管如此,當時的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還是首屈壹指的,中國長期積累的科學技術是歐洲無法比擬的,生產的產品也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天工開物》傳到歐洲後,人們紛紛以奇書而另眼相待,很快就引起了轟動。

《天工開物》在歐洲之所有受到重視,主要西方與東方的差距。中國以生產優良產品而著稱,歐洲多有進口,但他們又想仿制中古產品而不得其法,《天工開物》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歐洲種種技術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