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遊記名著人物手抄報

西遊記名著人物手抄報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壹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借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下面是我整理的西遊記名著人物手抄報,希望對妳有幫助。

西遊記名著人物手抄報 西遊記名著人物手抄報資料:

  西遊記名著人物簡介:

  唐僧:

 小說裏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裏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淒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孫悟空:

 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中,有壹群猴子只著花果山水簾洞洞天說了壹聲,有誰敢進去,為我們尋個按家之地,不傷身體者,我等拜它為王,石猴借此機會將“石”隱去了。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孫悟空也是傳說的舍利子中最主要壹顆名叫無谷舍利的利子後原身。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豬烈剛,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凈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觀音菩薩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為師,保他去西天取經。因他最好拜唐僧為師,知道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白龍馬:

 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被西海龍王上天庭告忤逆,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西遊記》簡介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裏註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掉書袋似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這種特點,無疑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西遊記作者簡介

  簡要介紹: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壹《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2004年,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政府決定在山上茶庵處建立了吳承恩紀念館和在山下山門處建樹其石雕座像,用來紀念他。

  人物生平簡介: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吳承恩出生於淮安府山陽縣壹個學官淪

 落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壹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誌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壹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

 1529年(嘉靖八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吳承恩大約50歲才補得壹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吳承恩接任河南新野縣知縣。修建行臺察院,尊經閣,增修儒學,表彰貞節,興辦水利等德政事跡。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終因受人誣告,“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82歲,晚年在貧窮中逝世。

 吳承恩喜讀稗官野史、誌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壹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淮安府誌》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壹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

 他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誌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誌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壹部短篇小說集《禹鼎誌》,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壹篇自序。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後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

 《淮安府誌》載他“性敏而多慧,博覽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

 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裏,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