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烏屬龍膽目,又名白人參,因其補腎益肝、烏發生發、養血益精、抗衰老之功效,被歷代名家視為攝生防老珍品。古籍記載,白首烏用於晚唐,盛行於早明,沿用至今。《濱海縣誌》記載,早在清鹹豐年間,境內就有農民種植白首烏、加工首烏粉。
唐元和七年(公元81年),李翺作《何首烏錄》,宋《開寶本草》首烏項下載,“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又說:“春夏秋采其根,雌雄並用”。明李中梓指出:“白者入氣,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氣血交培”。
李時珍在臨床實踐中也重視赤白合用的傳統經驗,《本草綱目》收載的以何首烏為主藥的補益方,均按赤、白何首烏各半的原則炮制和配伍。可見自古以來何首烏就有赤、白之分,並有赤、白合用的傳統。
結合《本草綱目》、《證類本草》以及唐李翺的《何首烏錄》的附圖記載,赤者原植物為蓼科蓼屬何首烏,即赤首烏、雄首烏、赤何首烏。而白者原植物為蘿摩科鵝絨藤屬的耳葉牛皮消、隔山牛皮消和戟葉牛皮消,這三個品種即為白首烏、雌首烏、白何首烏。其中耳葉牛皮消主產在江蘇濱海,有二百余年栽培史,民間壹直沿用至今;隔山牛皮消主產在吉林延吉,野生種;戟葉牛皮消主產在山東泰安,野生為主,亦有少量栽培。
擴展資料:
產品特點:
江蘇省濱海縣種植的白首烏,經印敏、單敏等研究,其原植物為蘿摩科,鵝絨藤屬的耳葉牛皮消。耳葉牛皮消在濱海縣由原始的野生種逐步馴化為當地特有的栽培種。
濱海白首烏粉的傳統加工方法是:秋末冬初將收獲的白首烏塊根,用清水洗凈,用竹刀去皮、石磨磨碎,用粉篩或細紗布吊漿過濾去渣(同於做豆腐吊漿方法),將粉漿靜置缸中自然沈澱,再用清水反復攪拌洗滌沈澱1壹2遍,然後將首烏澱粉用沙布吊團爽水,曬幹後即成首烏粉產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