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件事,李思進呈上了諫書和驅逐書。秦王嬴政看了之後,立刻收回了驅逐令。雖然領導變心不好,但是壹發現不對就改,就像毛焦建議的那樣。
同時,還有壹件事。鄭以修渠為名,實際上是壹個竭秦之計。然而,他發現後,不僅沒有殺死鄭,還讓他繼續修復運河,並命名為。這是什麽意思?說明嬴政考慮問題時有大局觀念。
我再告訴妳壹件事。秦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召集大臣商議滅楚之計。王建認為要有六十萬人,而李信認為只有二十萬人才能打敗楚國。秦王喜出望外。他認為王建懦弱,年事已高,於是派李信和孟天帶著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南。於是,王建說自己生病了,沒有去韓國,回到了老家(今陜西富平)。李信近期的戰敗,是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戰敗之壹。秦王嬴政大怒,但他馬上反思自己的問題,親自坐快車到鳳陽,向王建道歉,並要求王建帶著60萬大軍出發,最終滅了楚國。
我們知道戰國時期有四位偉大的軍事家。白起和王建屬於秦國,其次是廉頗和趙國的李牧。李信攻打楚國,先贏後輸,壹敗塗地而歸。秦王大怒。他生氣後會做什麽?第壹,他沒有因為這個把李信和孟天都繩之以法。輸贏對於兵家來說是常事,只是輕微的懲罰。後來李信去滅燕國,蒙恬守長城,抗匈奴,都有建樹。嬴政沒有在他們壹敗就把他們處死。他沒有,但給了他們壹個彌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親自到王建家裏,向平陽老家道歉,說:“我不需要將軍的話,不聽將軍的勸告。李新國羞辱了秦軍;將軍,妳雖然身體不好,怎麽能忍心拋棄我呢?出山吧,希望妳能帶兵打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從哪裏看到壹個殘暴無禮的秦王?在用人方面,他很守規矩,改頭換面。毛焦的故事,諫書充軍,王建的故事,都說明秦王嬴政無論是對柯卿,還是對秦將軍,都能聽不同意見,用不同的人。
總之,秦王嬴政在統壹天下之前,確實表現出了很強的領導力。他可以用不同類型的人,比如趙高,比如精通法律的李斯。李斯也很會治國。秦王嬴政采取的大部分統壹措施,都是在李斯的協助下提出並實施的,如廢除分封制,使全國各郡。
嬴政也從善如流。從他即位後的十七年到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後滅了關東六國,完成了國家統壹。北擊匈奴後,南奉百越,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對外開放等方面采取了壹系列新政策,極大地加強了全國的統壹,對後世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