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能給幾首愛國主題的古詩詞!!!要帶賞析的!!100字左右

誰能給幾首愛國主題的古詩詞!!!要帶賞析的!!100字左右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沈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後來元軍統帥張弘範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誌節。

詩歌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壹是在他21歲時,明經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第三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最後壹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誌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全詩概括了作者壹生中的重大事件,熔敘事和抒情言誌為壹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壹首。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這首曲是作者於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位於東西兩京(洛陽、長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經者的懷古之情。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壹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層:第壹層(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然後用“表裏山河”壹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壹層的感慨內容。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西都”即長安,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壹片荒涼。“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過程的真實寫照。這是何等令人“傷心”啊!這壹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第三層(最後兩句)寫作者的感慨:壹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壹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其實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這樣的認識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