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怎麽死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張良(?—前186),宇子房,西漢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與蕭何、韓信同被稱為漢初三傑,被封留侯,謚文成侯。是今河南禹州人。 張良先人是韓國人,其祖父張開地是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時期的相國,其父張平是韓厘王、韓悼惠王時期的相國。當秦滅韓之後,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產來收買刺客,為韓報仇。 張良曾經在淮陽(今河南淮陽)學習禮制,到東方會見了當時的壹位賢者倉海君。尋找到了壹位大力士,給他特意制造了壹個重壹百二十斤的大鐵錘。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遊東方,張良和這個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襲擊秦始皇,可惜誤中了隨行車輛。秦始皇大為震怒,命令全國各地大舉搜捕,捉拿刺客。為此,張良改名換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躲藏起來。 張良隱藏於下邳(今江蘇省睢寧北)時,曾經到下邳的橋上隨意散步,遇到壹個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張良面前,故意讓鞋子掉到橋下,對張良說:“孺子,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張良感到驚訝,想揍他壹頓,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忍住氣,把鞋子拾起來。老者又說:“履我!”張良更是氣憤,但想到既已給他拾來了鞋子,便跪下給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開後張良特別驚訝,隨著老者的去向註視他。老者離開約莫壹裏路光景,又返回,說道:“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很感驚異,跪下怔怔地答應了個“是”。 五天後天剛亮,張良就去了。老者已經先在那裏,生氣地說:“與老人期,後,何也?”便離開,並說:“後五日早會。”(《史記·留侯世家》)又過了五天,雞剛剛叫,張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裏,又生氣地說:““後,何也?”離開時囑他:“後五日復早來。”(《史記·留侯世家》)過了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壹會老者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隨即拿出壹編書,說道:“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史記·留侯世家》)於是壹言不發而去。從此張良再也沒見到這位老人。天亮後看那編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因為覺得它不尋常,便經常讀誦。 十三年後,張良隨高帝經過濟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黃石,當做寶物供奉。等到張良死後,與黃石並葬。 數百年後,李白經下邳,作詩以記其事雲: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震動。 潛匿遊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祀橋上,懷古欽英風。 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淮泗空! 張良住在下邳時,以抑強扶弱為己任,後來項伯曾經殺人,跟隨張良壹起藏匿。 十後年,陳勝、吳廣起義,張良也聚集百余青年起事,當時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張良想投靠他,卻在下邳西面與已被推為沛公的劉邦相遇,便歸附了他。劉邦攻下下邳後,拜良良為廄將。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劉邦獻策,劉邦很賞識,常采用他的計策,而張良對別人講《太公兵法》,都不能領悟,張良說:“沛公殆天授。”從此便壹直跟隨劉邦。 劉邦在薛邑(今山東滕縣南)與項梁會見時,項梁擁立楚懷王,張良趁機勸說項梁立韓國公子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張良作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壹千多人遊擊於潁川(治陽翟,今河南禹州)地區。 劉邦、項羽奉楚懷王之命分兵南北兩路進軍關中。劉邦從雒陽(河南洛陽)南出圜轅,張良率兵跟隨劉邦,攻下韓國十余城,擊楊熊軍。於是劉邦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與張良南下攻宛(河南南陽),西入武關。劉邦想用兩萬兵力進擊秦蟯關(今陜西省商縣西北)下的軍隊,張良獻計說:“秦軍尚強,不可輕視。我聽說那裏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這種市噲之人,很容易用錢財打動他,希望您暫且留下堅守營壘,派人先行壹步,給五萬人準備糧食,並多多張掛旗幟於各個山頭上,作為疑兵,同時派酈食其攜帶貴重財寶收買秦將。”秦將果然背叛秦朝,願意跟劉邦聯合壹道進擊鹹陽。劉邦打算聽從秦將的要求。張良說:“現在只是秦將想要反叛罷了,恐怕士兵不壹定服從,士卒不服從必然給我們帶來危害,不如乘著敵人麻痹時襲擊他們。”劉邦於是率軍攻擊,大敗秦軍,追到藍田,再次交戰,秦軍崩潰,沛公進入鹹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 劉邦進入秦的宮廷,看到宮室,帷帳、狗馬以及貴重寶物,美色宮女以千計,他“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下。樊噲進諫,劉邦不聽。張良又說:“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史記·留侯世家》)沛公這才領軍隊回到霸上。 劉邦順利入關的時候,項羽正與秦將章邯的軍隊在巨鹿作戰,等到項羽消滅秦軍主力要入關時,劉邦已經派人距守函谷關,項羽聞之大怒,即派英布等攻打關口,很快破關進至戲西(今陜西臨潼縣東),又聽劉邦叛將曹無傷報告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項羽本紀》),更大為震怒,決定第二天壹早就犒賞士卒,奮全力攻擊劉邦軍。 這時,項羽的叔父,楚左尹項伯為報張良之恩,連夜奔往沛公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想把張良拉走,不讓他別跟劉邦壹起死。張良心向劉邦,認為現在事有急難,自己就這樣偷偷逃走是不義氣的,於是便把項伯的話仔仔細細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後大驚,問張良該怎麽辦。張良問:“您果真想背叛項羽嗎?”劉邦說:“短小愚陋教我把守函谷關不讓諸侯軍進來,說這樣可以在關中稱王,所以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張良問:“您自己估量能有力量抵擋項羽嗎?”劉邦沈默良久,說道:“本來就不能夠,如今該怎麽辦?”張良知道這時項羽有兵四十萬,而劉邦不過十萬,力量對比懸殊,就出主意讓他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說:“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是不敢背叛項王的。”於是張良堅決邀請項伯會見劉邦,劉邦把項伯當兄長接待,舉酒向項伯祝福,又攀結婚姻,讓項伯在項羽面前詳細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強盜。項伯囑沛公“明天早些來親自對項王道歉。”等到劉邦到鴻門會見項羽,婉言卑辭對項羽表示臣服,表示忠心,項羽設宴招待,範增授意項莊舞劍,想趁機殺掉劉邦,也賴項伯“以身翼蔽”脫險。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王主持分封,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屬巴、蜀、漢中地區。賞賜張良金百溢,珠二鬥,張良把這些都給了項伯。在漢王要到封國去的時候,張良送到褒中,劉邦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勸告劉邦說燒掉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您沒有東返的意圖,用以穩定項王,免去他的疑心。劉邦乃依計而行,壹邊行進壹邊就把所經過的棧道統統燒掉了。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自己壹道東歸。張良告訴項王:“漢王燒絕了棧道,已經沒有東歸的心意了。”張良又把齊王田榮反叛的文告報告給項王,項王由此沒有擔憂西邊漢王之心,而起兵北上攻擊齊國。正是因此,劉邦才得以乘隙回奪三秦(即關中地區,因項羽三分秦故地給章邯、司馬欣、董翳,故名。)。項王終竟不肯派韓王成到封國去,改封成為侯,又把他殺死在彭城。張良逃走,抄小路投奔漢王,劉邦這時已經派韓信平定三秦了。 張良歸漢後,劉邦封張良為成信侯,讓他跟隨自己東進攻打楚國。到了彭城,被項羽打得大敗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劉邦下馬靠著馬鞍問道:“我願意舍棄函谷關以東的地方作為封賞,看誰可以與我***建功業?”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蜔;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壹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史記·留侯世家》)劉邦於是派隋何遊說英布,派另外的人去聯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便派韓信帶兵去攻打魏王,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之地。這樣,張良實際上就為漢王制定了取天下的基本方略。而漢最後打敗楚國,正是靠了英布、彭越、韓信這三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