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比較早的時候,古人壹般是鯊魚和鯨魚不區分的,而它們的***同特點就是體型大,所以就統稱為“大魚”。而且還發明了很多字來稱呼它們,如鮫、鮫鯊、沙魚等。
在我國,美人魚的形象最早見於是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經》,其中有“鮫人”的記載,至少說明,在這本古書出現之前,就已經有鮫這個詞了。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海大魚也。從魚,畺聲。”譯文:海洋中最大的魚。字形采用“魚”作邊旁,用“畺”作聲旁。
在明清時期的文獻裏面,壹般稱鯊魚為“魚昔”了,也寫作沙魚、磋魚等,另外還有吞山、吞船之稱。關於鯊魚形態記錄比較完整的我國古代典籍莫過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了,這不僅是古代醫藥書,也可以算得上是關於古代動植物礦物形態的著作。
擴展資料
鯊魚身體呈紡錘狀,頭兩側有腮裂,但類似普通魚。除個別例外,典型的鯊魚皮膚堅硬,呈暗灰色,牙齒狀鱗片使皮膚顯得粗糙。尾部強壯有力,鰭呈尖狀。鯊魚無鰾,需不停地遊泳以免沈到水底。
80%種類的鯊魚體全長在1.6m以下,絕大多數鯊魚都是小型魚類。
鯊魚中最大為鯨鯊又叫鯨紋,長達20m,重7000-8000kg,可謂魚中之王,最小的為寬尾小角鯊(又叫小抹香鮫),成熟的雄魚15cm,雌魚20cm,大小鯊魚其體大小差距在100多倍。
現發現第三紀地層化石種巨噬人鯊,齒長15.24cm,估計體長可達90m,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此種兩頜模型,可容納6個人站在口中。
鯊魚為壹種古老的魚類,從出土的許多鯊魚牙齒和棘的碎片看,它的化石出現在比恐龍還早的3.5-4.1億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鯊魚經過自然選擇,有的種消失絕跡,而現在生存的300多種中仍存在物種的壹些脆弱性,如生長慢、性成熟遲,繁殖也是每兩年1次,而且繁殖率也極低。
百度百科--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