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食養的八大原則是什麽?何為食療?食療的優點

食養的八大原則是什麽?何為食療?食療的優點

食養原意指食物的營養、滋養作用,後擴展成為合理選擇、制作、使用膳食而養生。中醫食養的概念,針對的是非疾患人群,充分體現了中醫預防為主的思想,是研究合理膳食,使其充分發揮營養保健作用的學術。

食療則是指食物的治療作用。因此,中醫食療的概念,針對的是已患病的人,體現的是中醫藥食同源,食先於藥的思想,是研究運用適當的食物,或運用食物配合藥物,通過日常飲食的方式治療疾病的學術。食療的作用和重要性,唐朝時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作了高度概括:“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誌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屙,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這句話告訴我們,食物能祛邪保健,滋養人體氣血,如果僅用食物就能治好疾病的人,可稱高明的醫生。治病的壹般規律是,洞悉疾病的病因,明了病情,然後先用食物調治,食物治療不好,再使用藥物。

此外尚需強調,食療雖有效,但不可盲目替代藥物。因為食物雖然也有性味的偏性而有糾正機體陰陽失衡的作用,但其偏性總不及藥物明顯,故單純的食療主要適用於病情較輕淺的疾病初期或恢復期,或慢性疾病的緩解期。藥物畢竟偏性較大,治療疾病效果遠強於食物。食療也不能替代西藥,從中西醫比較的角度而言,中醫治療的著眼點主要在於調理臟腑陰陽升降出入的氣機,註重整體卻局部針對性不足;西醫則強調針對性的靶點治療,在全身機能的整體調節方面又有所欠缺。二者配合,各施所長,往往能事半功倍。這正是對於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配合中醫食療後能減少西藥用量的原因所在。但如果盲目停藥,僅用食養、食療維持,必然導致病情的短期反彈。對於這種情況,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在兩者配合的情況下,根據病情逐漸減少西藥用量,通過壹個緩慢的過程,力求將西藥用量降到最低或者單純用食療控制恢復。

可見,食療、食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由於中醫治病的根本原則是“調理陰陽、以(藥食之)偏糾(人體之)偏”,也就是說運用各種治療介質的偏性,去糾正已經發生偏頗的人體陰陽失衡狀態,使其恢復陰陽平衡的常態。如果健康人群服用食療方,由於食療方偏性明顯,則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還會打破原本的陰陽平衡而導致疾病。所以養生者壹定要分清哪些是食養方、哪些是食療方,平時看到相關信息的時候,壹定要仔細弄清其作用和適用範圍,切不可胡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