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生前自編定《靜安文集》、《觀堂集林》刊行於世。逝世後,另有《遺書》、《全集》、《書信集》等出版。
《觀堂集林》二十四卷、《觀堂別集》四卷、《庚辛之間讀書記》壹卷、《苕華詞》壹卷、《靜安文集》壹卷續集壹卷、《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壹卷、《兩周金石文韻讀》壹卷、《觀堂古今文考釋》五卷、《史籀篇疏證》壹卷、《校松江本急就篇》壹卷、《重輯蒼頡篇》二卷;
《唐寫本唐韻校記》二卷佚文壹卷、《殷禮征文》壹卷、《聯綿字譜》三卷、《補高郵王氏諧聲譜》壹卷、《釋幣》二卷、《簡牘檢署考》壹卷、《魏石經殘石考》壹卷附錄壹卷、《宋代金文著錄表》壹卷、《國朝金文著錄表》六卷、《漢魏博士題名考》二卷、《清真先生遺事》壹卷;
《耶律文正公年譜》壹卷余錄壹卷、《五代兩宋監本考》三卷、《兩浙古刊本考》二卷、《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壹卷、《今本竹書紀年疏證》二卷、《古行記四種校錄》壹卷、《蒙韃備錄箋證》壹卷、《黑韃事略箋證》壹卷、《聖武親征錄校註》壹卷、《長春真人西遊記校註》二卷;
《乾隆浙江通誌考異殘稿》四卷、《觀堂譯稿》二卷、《人間詞話》二卷、《宋元戲曲考》壹卷、《唐宋大曲考》壹卷、《戲曲考源》壹卷、《古劇腳色考》壹卷、《優語錄》壹卷、《錄鬼簿校註》二卷、《錄曲余談》壹卷、《曲錄》六卷、《都四十三種》壹百零四卷。
擴展資料:
觀點:
壹、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始發現於晚清,後來劉鶚刊印《鐵雲藏龜》,繼而孫治讓和羅振玉等人對甲骨文字進行研究。而將甲骨學由文字學演進到史學的第壹人,則推王國維。他撰寫了《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殷虛蔔辭中所見地名考》、《殷周制度論》;
《殷禮征文》以及《古史新證》等,將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紙上的材料中國歷史古籍對比來研究,用蔔辭補正了《史記·殷本記》載的錯誤,而且進壹步對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討,得出嶄新的結論,他的考證方法極為縝密,論斷堪稱精審。
二、二重證據法
王國維提倡以“地下之新材料”補“紙上之材料”,是為二重證據法。王國維首先用出土甲骨文,考訂了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字和前後順序,證明了歷史記載商朝君主世系的可靠性。二重證據法既繼承了乾嘉學派的考據傳統,又運用了西方實證主義的科學考證方法,是中國史學理論的重大革新,為古史及文獻學的研究開辟了壹個新紀元。
三、人生三重境界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是非常有趣的見解。後人常以此三種境界象征奮鬥路上的心路歷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