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並不是塗的壹層油,是壹層包漿。
那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漬,或者土埋水沁,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面皮殼。
這種類似清漆罩過的光亮,卻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蠟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產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這些非玉的東西,都呈現出玉石般的珠光寶氣,靈氣四溢。這就是藏家們所說的“包漿亮”。
擴展資料:
玩賞石的歷史由來已久,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園圃(早期園林)的出現,賞石文化首先在造園實踐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從秦、漢時代古籍、詩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宮”和其他壹些行官,以及漢代“上林苑”中,‘點綴的景石頗多。即使在戰亂不止的東漢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壹些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和宮觀寺院都很註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
這就包括賞玉文化、園林景觀奇石等多個方面,其歷史要比石器文化晚得多。即使如此,中國先秦時期就已有相關記載,而黃帝更被認為是早期賞石文化發起人。
東方賞石文化比較註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觀賞主體(自然石種、天然石形)往往豐富多彩,甚至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
百度百科-包漿